200多家西方公司染指南海 中国未产一桶南沙油(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200多家西方公司染指南海 中国未产一桶南沙油(3)
2009年08月21日 11:38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未产一桶南沙油

  南海争议海域的“共同开发”正如火如荼。然而,中国至今却没有在该海域产出一桶油。

  尽管1957年4月,南海莺歌海上闪动的勘探火苗曾让全中国为之一振,但1965年南海纠纷后,中国主动将海洋石油工业重心由南海转到了渤海。

  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国际战略室副主任薛力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这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中国海洋开发能力不够,存在技术、资金和组织管理上的瓶颈;另一方面,中国的海洋战略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需要不断调整。

  据介绍,全球能够在水深300米开采油气的企业不足20家,在3000米海底开采石油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而南海平均水深达1200多米。直到2004年,中海油才掌握了部分深海勘探开发的技术。

  薛力同时透露,中国国内石油产业的垄断局面也制约了南海开发。“中海油几乎垄断了海上油气专营权,中石油是‘旱鸭子’,下海没有海外开发权,现在顶多只能在浅海区域捣鼓。”

  其实,中国也曾有过与西方公司联合开采南海争议海域油气资源的尝试。

  1992年5月,中海油与美国克里斯顿能源公司签署了“万安北-21”合同。5年后,当克里斯顿能源公司依照合同在南沙群岛西部万安滩附近海域进行勘探时,却遭到了越南政府的抗议,电缆、管道等也遭到破坏。随后,中越两国陷入“口水战”“外交战”。1997年4月1日,中国政府主动把“勘探三号”船及拖船撤离了万安北海域。然而,越南后来却不顾中方的反对,执意与美国埃克森、英国BP石油公司等合作开采我南海油气田。

  对此,薛力指出,“中国之所以没有做出针锋相对的反应,主要是出于大局考虑,并不是没有能力组织区块招标联合西方公司开采。”

  多重因素增加南海维权难度

  “我退他进”的局面,令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形同虚设,南海周边国家实际执行的是“搁置与中国争议,共同与西方开发”。  在既成事实的基础上,南海国家才敢于跟中国叫板。李金明教授认为,相关国家在开发我南海资源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外汇,再用这些外汇购买武器装备,反过来再强化对我南海海域的侵占。这事实上已经成为南海国家掠夺我海域的具体思路。

  李金明教授还指出,“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通过与西方石油公司的合作,把美国的利益和军舰都拉拢过来,以形成对中国外交和军事上的掣肘。”

  无疑,这些都增加了中国在南海维护主权的难度。甚至有悲观者认为,中国已经不可能再拿回那些美丽的南海岛礁了。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