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歌之父”郑律成:延安窑洞里敲着盆碗写军歌(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军歌之父”郑律成:延安窑洞里敲着盆碗写军歌(3)
2009年08月26日 12:32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马背摇篮”里长大的郑小提

  当我们说到延安时,郑小提找出一张她两岁时在“马背摇篮”里的老照片。她的父母是在延安相识、相爱后结婚的。如今依然健在的母亲丁雪松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比郑律成还早两年。她1938年到延安,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的秘书、中共中央西北局研究室研究员,1946年后在朝鲜任华侨联合总会委员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前夕,她就受命筹建新华社平壤分社,就任第一任社长。1950年回国后,一直在外交部门任职,先后出任过驻荷兰、丹麦大使,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女干部。

  郑小提出生时,父亲正在太行山区执行任务。母亲没有奶水养活女儿,卖掉了郑律成千辛万苦背到延安来的那把小提琴,买了一只羊,用羊奶喂女儿,所以给女儿起名“小提”。1945年日本投降后,部队进军东北,幼年的小提和当时其他革命者的子女一样,是在马背上的摇篮中随部队转移的。看着这些扫描后存在电脑里的老照片,我们注意到郑小提的眼里含有对吃糠咽菜艰苦的执着,对父母、叔叔伯伯的无限爱戴。开国进城时,这些在“马背摇篮”里长大的革命后代,大都进入育才小学。父亲的音乐遗传,使郑小提凭着本事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又直升到这所著名音乐学府的作曲系。黄河将军说的信件就是上学时小提给爸爸的信,乐谱是黄河送给小提学习用的。毕业后,她在总政文工团创作室做了多年创作员。下部队、到边防、去少数民族地区。她的音乐作品主要有:舞曲《战马嘶鸣》(合作)、《周总理窗前明灯亮》、钢琴与手风琴合奏《骑兵随想曲》、歌曲《雪花》、《巡逻车在前进》、《防化兵之歌》、配器《北京颂歌》、毛泽东诗词谱曲《十六字令》、《忆秦娥-娄山关》等。

  转业后,郑小提到中国旅游出版社做音乐编辑。黄河说她很优秀,她却说:“和父辈们相比,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可是,我们知道,当年红极一时的摇滚歌手崔健的第一盒个人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就是她推出的;如今一直活跃在北京歌坛的巴罗克合唱团,就是郑小提组建并担任团长的。

  退休后的郑小提,以整理父母的资料作为己任。学音乐的女儿,比旁人对父亲的作品有更多的理解。父亲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期间的大量作品,在建国以后的更多作品,常常回响在她的书房和工作间。

  在谈到解放后郑律成的作品时,除了军歌之外,郑小提着重说到1953年郑律成创作的大型无伴奏合唱《江上的歌声》。当年郑律成和四川音乐家组成的采风小组雇了只木船,挑选了最好的号工,从乐山顺岷江而下,和船工们共同生活了5天,也听了5天的号子。随同郑律成一起采风的朱中庆,那时是20岁的青年,今年80岁了。他对郑小提说:“5天当中,罗自清演唱了下滩、抛河、平水等号子。大家都被这亘古未有的合唱所震撼,感到新奇和激动。郑律成老师说:‘连续几天听同一样音乐而不感到厌倦,说明它的高深和源远流长’。他还说:‘别小看它,它是套曲,是咏叹调’。”无伴奏合唱《江上的歌声》,旋律是在川江号子基础上凝练加工的,合唱的音乐中既有川江的险阻和奇美,也有船工纤夫们艰苦卓绝的与大自然搏斗惊心动魄的场面,还有船工们对明天的美好憧憬和希望。

  当年排演这部无伴奏合唱,郑律成选择了川江上号子唱得好的船工,作为《江上的歌声》一曲的领唱。该曲取之原生态又高于原生态。他近60年的人生和艺术,值得现在的艺术家、理论家们研讨,同时他将原生态艺术和经典艺术的完美结合和升华,也值得我们学习。

  郑小提还为我们放送了一首《强大的舰队在海上行进》的音乐,这是1954年郑律成去舟山海军基地时创作的海军题材作品之一。词作者李志明是某舰队政委,当时人民海军还是以炮艇加为数不多的鱼雷快艇守卫祖国万里海疆的。歌的作者以气势恢宏的音乐元素,塑造出强大的舰队编队行进时的艺术形象。我想,作者在构思这首歌的时候,心中不仅有一腔沸腾的热血,还有在祖国海疆上编队行进的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和大大小小的各种舰只。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的愿望,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

  奏响军歌为郑律成送行

  我不忍心让郑小提回忆他父亲突然离去的往事,她拿出一本书《向前向前向前——纪念军歌诞生怀念公木郑律成》,书中是军歌词曲作者的老战友、军歌诞生年代那一辈人的文章,也有丁雪松老人和郑小提回忆亲人的篇章。

  1976年12月5日,郑律成在张家口看了京剧《八一风暴》,这是周总理的形象第一次搬上舞台,郑律成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由于3天之后夫人丁雪松要率团出国访问,他第二天冒着风雪坐吉普车赶回家。12月7日,他感到头晕,要去郊区透透新鲜空气,带了侄孙女银珠和6岁的外孙剑峰去了昌平运河。中午时分,丁雪松接到银珠打来的电话:“爷爷不好了!他晕倒在运河边上。我们正在昌平医院,家里快来人哪!”郑小提立即坐出租车赶去,丁雪松也从城里接了大夫赶了过去,中央乐团的罗青、李德伦也赶了过去,但郑律成真的走了,这个为军歌、《延安颂》、《延水谣》作曲的人民音乐家离开了我们,带着他创作的近400首(部)音乐、歌曲作品,默默地走了。消息传开,老战友们悲痛。八宝山的追悼会上,王震、廖承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文艺界曹禺、贺敬之、吕骥、乔羽、时乐濛、严良堃、崔嵬、谢添等都来了,各界群众挤满了会场,大家为郑律成送行。哀乐声中,人们的心中同时奏响的还有那首永远的军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悼词给了郑律成很高的评价:郑律成是一个好同志。在延安时期,他的歌达到了高峰。他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革命斗争,做出了很大贡献。光未然的悼诗,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风扫浓阴万里晴,相约共写艳阳春;哪堪魂断昌平路,掷笔捶胸胸若焚。”

  郑律成安睡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墓石上镌刻着乔羽写的墓志铭。怀念郑律成的亲人、战友和群众常来吊唁。郑小提说了一件感人至深的小事:“一位印刷厂的老工人刘彩元,是父亲钓鱼的渔友,两人钓鱼时无话不谈。郑律成去世后,刘师傅悲痛欲绝,不仅仅是为了渔友,他说:‘老郑人多好啊!还有他的军歌!’一提起来就热泪盈眶。刘师傅每年清明都去给我父亲扫墓,扫了20年了,老人家毕竟也80多岁了,我劝老人可以不去了,老人家还是流着泪说:‘只要我走得动,就去!为了老郑,为了他的歌’。”

  郑律成走了,他的军歌,他的作品,却一直在祖国上空,在解放军队列中响着,军歌永远嘹亮!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