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测绘足迹:珠峰从8848.13到8844.43米(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人测绘足迹:珠峰从8848.13到8844.43米(图)
2009年08月26日 15:20 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5年珠峰交会测量示意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最近100多年时间里,人类不断探索准确测量珠峰高度的方法,进行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测量。珠峰的高程数据、地理资料,一度被外国的“测量权威”们所垄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立即开始对珠峰的测量。当五星红旗插上世界之巅,我们测出的珠峰身高被世界认同。测绘队员攀登珠峰的足迹正是我国测绘水平不断提升的轨迹。

  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高度为()。这是中学地理试卷上经常出现的试题。2005年以前,括号里的数字为8848.13,现在,正确答案则是8844.43。

  当然,您会说这是个常识问题。但您知道这个高度是怎么得来的吗?为什么珠峰的高度在变?了解这个高度的历史,你会发现,它就是一部测绘史。珠峰高程测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对世界最高峰的认识过程,而这当中离不开的是测绘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珠峰的1966,中国测绘人来了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就提出“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绘制珠峰地区地形图”,将其列入新中国最有科学价值和国际意义的“填空”项目之一。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测绘珠峰十分关心。

  珠峰,这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吸引了世界上众多探险家和科研人员。她有多高?各个国家地图上标志的数据都不同,因而精确测量珠峰的海拔高程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和科学价值。

  1965年,经聂荣臻元帅批准,中国科学院西藏科考队应运而生。科考涉及5个专题,30多个学科,测绘属第五专题,任务是精确测量珠峰高程和测绘珠峰北坡1∶2.5万地形图。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承担这一重任,自此,这支队伍就和珠峰结下不解之缘。

  测量珠峰,首先要建立大地测绘网。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大地测绘网是从前苏联引入中国的。1966年至1968年的测量,首先是要把大地测绘网推进到珠峰地区。

  自1956年在青岛黄海验潮站建立平均海水面的高程系统后,测绘人员便开始以此平均值为基准,由北向南,自东向西设站测量,推算高程。仅从青岛水准原点至珠峰脚下的定日这条线,就有6000多公里的距离,他们靠自己的双腿,每隔几十米设一个站,每个站测两遍,相当于步行了两万四千里的路程。

  今年已经73岁的郁期青,当时作为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的队员,和其他十几名队员一起被抽调到科考队。“我是专题组副组长,分管测量高程的技术工作。”老人说。

  西藏又冷又缺氧,喊爹又叫娘;去珠不死也得掉几层皮……任务一下来,各种传闻接踵而至。“当时我想,我递交过入党申请书,组织上百里挑一选中我是对我的信任,哪怕是撂下这100多斤肉也要去闯一闯。”郁期青说。

  下定决心,开始艰苦的训练:每天起床后跑5公里,接着做健身操,练爬绳、引体向上,做俯卧撑。下午打两个小时篮球或背上沙袋爬楼梯。

  进藏前,他将仅有的财产一个箱子和一卷行李存放到朋友家里,并交代“万一出事,请转交我爱人”。

  强化训练两个月后,他们于1966年3月向西藏进军,并顺利到达海拔5000米的登山大本营——绒布寺。

  到大本营后,别的科考队员都被要求休息一周,但测绘队员却马不停蹄地展开工作。“任务太紧了,只能不停地赶,”郁期青回忆说,按计划,我们十几个人分成四个小组,要在两个月内完成40多个6000米以上测点的三角测量任务,80公里的二等水准观测任务,还需把几何水准引测到6120米的高度……

  而珠峰地区进入6月便是雪季,几乎天天下雪,所以任务必须赶在5月底前搞完。“我当时也豁出去了,带着一个三角组突击难点。测区内6500米以上的点共三个,我们组就测了两个。”时至今日,郁期青说起来颇有些自豪。

  测绘专题组被称为“小老虎”,而郁期青也获得登山队教练签发的国家二级登山运动员证书。

  1966年和1968年,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两次深入珠峰地区。他们在珠峰地区建立起高质量的平面坐标和高程控制网。第一次将水准点引到海拔6120米,把三角点布测到海拔6640米,把天文点引进到海拔6350米,为以后登顶测绘,精确测定珠峰高程建立了可靠基础。

  这次测量大多使用的是西方比较先进的仪器,但有些仪器并非十分符合珠峰的测量,容易出现误差。为了提高测绘的准确度,测量人员单单三角测量一项就设立了20多个点,每个三角点还要进行测量。重力测量点则设立了10个,高度推进到7500米处。但由于这次测量工作没有登顶,也没有在峰顶设置觇标,因为最后测得的高度并未对外公布,但这次测量为1975年的测量积累大量第一手资料。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