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哥大”到3G:手机从炫富奢侈品到日常用品(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从“大哥大”到3G:手机从炫富奢侈品到日常用品(3)
2009年08月27日 13:51 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自主3G技术不会是“纸上游戏”

  在成为国际标准之后,TD-SCDMA的产业化提上了议事日程。日后的发展证明,面对孱弱的移动通信基础,产业化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而且是一条比提出标准更艰辛的路。

  “移动通信的市场选择是产业链选择,而非产业链某一环节的产品选择;移动通信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而非产业链某一环节的产品竞争。” TD-SCDMA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说。

  当时,国际通信界看好的是由欧洲和日本提出的WCDMA技术与美国和韩国提出的CDMA 2000技术。由于在模拟通信和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中没有任何表现,中国提出的3G标准并不被看好。一些国外专家认为这只是中国人的“纸上游戏”,即使TD-SCDMA成为国际标准,中国人也拿不出产品来。

  2002年,信息产业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首先公开表示支持TD-SCDMA。基于对TD-SCDMA前期产业化发展的认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三大部委联手,开始对TD-SCDMA进行实质性推动与支持。

  “走过来的这个过程确实是非常艰辛的,大家都认识到仅仅依靠大唐一家企业是很难推动TD-SCDMA产业发展的,必须有一个产业群体形成合力来共同推动,因此有必要发起成立TD-SCDMA产业联盟。” 杨骅说。

  2002年,10月30日,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唐集团、南方高科、华立集团、华为公司、联想集团、中兴通讯、中国电子、中国普天8家企业作为发起单位,共同签署了致力于TD-SCDMA产业发展的《发起人协议》。

  在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科技部副部长邓楠、信产部副部长娄勤俭等领导的共同见证下,当8家厂商的老总佩戴联盟围巾,在主席台上高举双手时,TD-SCDMA迎来了一个重大里程碑: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TD-SCDMA终于获得了产业界的集体响应。

  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的消息传出,美国高通的股票马上下跌6%。

  通信产业的“神舟号”腾飞超越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到2008年的试商用和服务奥运,TD-SCDMA一年一个台阶开始走上正轨。

  2006年底,在香港ITU电信展上,一个小道消息开始在TD-SCDMA企业中流传:中国移动将会成为建设TD-SCDMA的运营商。2007年春节前后,TD-SCDMA将大规模建网的消息不胫而走,中国移动承建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广州、深圳、厦门等8个城市,以及中国电信承建保定、中国网通承建青岛的规划浮出水面。几家TD-SCDMA网络设备提供商亦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应标的准备。这十个城市包括了除香港外所有的2008年奥运会的赛会城市。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TD-SCDMA网络在一期建设时,要达到现在GSM网络95%的覆盖率。”杨骅说。国家发改委对网络的要求不仅表现在一期建设的覆盖率上,还表现在时间进度上,要求10月底完成十城市网络建设。

  2008年4月1日起,中国移动面向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秦皇岛、青岛和保定等10城市用户,正式进行TD-SCDMA放号。

  2008年8月至9月,TD-SCDMA成功服务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TD网络在六个奥运城市所有奥运场馆、非奥运场馆、奥运路线、协议酒店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在网使用TD等所有场景均胜利完成奥运通信保障工作。视频电话、手机报、多媒体彩铃、高速下载、手机电视等丰富多彩的3G业务走进了30万TD用户的生活中。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代表国务院向三大运营商发放了3G牌照。每个运营商各获得1张3G牌照,其中中国移动为TD-SCDMA标准的3G牌照,中国联通为WCDMA标准的3G牌照,中国电信为CDMA2000标准的3G牌照。

  有最具实力的运营商来运营TD,因为这项自主技术承载着更多的内容。中国自主创新的并被国际电联接纳为第三代移动通信(3G)国际三大标准之一的TD-SCDMA,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由弱小到强大,由存在很多问题到逐步成熟,由不为人所知到广为所知和认可。TD-SCDMA背负了太多民族希望,被认为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旗帜,通信产业中“神舟号”。上至国家领导人,国务院各部委,下至众多通信企业,都对TD投入太多关注和支持,才使得TD得以跨越式的快速发展。

  “TD战略意义已经远超越其本身的价值,从全球通信格局变化角度来看,TD正扮演着中国通信产业全面超越欧美而占领世界制高点的关键角色。”杨骅说。(胡唯元)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