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红河大桥9月1日建成试通车(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越红河大桥9月1日建成试通车(图)(2)
2009年08月31日 13:58 来源:云南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 记者见闻一

  海关遗址 40年风雨见证滇越商贸往来

  河口,中越边境上的一座小城,因地处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口而得名。透过老河口海关等遗址,这座历史悠久的河谷商埠,仿佛像一位老人在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繁华和风云。

  老河口海关遗址位于现在的河口大桥前,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法式建筑。墙上的百叶窗和所标注的“1897”字样,凸显其异域风格和悠久历史。今天,中国海关在河口大桥前设关。为方便双边贸易发展,实现了铁路货运每天24小时通关,公路货运和人员每天15小时通关。

  早晨7时许,一位来自附近农场的老伯来到海关附近的河堤上休闲散步。他告诉记者:自己来河口40多年了,是从湖南支边过来种橡胶的,那时自己才20多岁。40年来,他见证了河口的兴衰变迁和中越边民的亲疏离合。

  走在车水马龙的河口马路上,我的思绪游离市井喧嚣。这条被踩踏了数百年的商道,在眼前流光溢彩起来。恍惚间,风里来雨里去的先辈就走在前头。他们批着蓑衣、提着马灯,还有铃响不断的马队。河口瑶族自治县副县长万玉传向我介绍的河口商贸史,变换成这样一幅幅历史画卷:1895年,河口被辟为商埠。当时,红河航道上每日“大船三百,小船千艘。千帆云集,往来如蚁”。滇越铁路1910年建成通车后,云南进出口物资80%经过河口口岸,使河口口岸成为中国西南对外商贸最大的集散地。1993年,中国河口——越南老街口岸恢复开通;1996年,滇越铁路开通国际货运,中越铁路大桥重现列车穿梭。2001年,中越南溪河公路大桥和口岸联检大楼投入使用。

  由于平均时速只有三四十公里,雨季又经常遭遇塌方落石等危害,百年滇越铁路已经停开昆明至河口耗时16小时的客运。不应忘却的是,这条铁路提速了滇南工业文明的进程,使云南成为最早拥有铁路的省份。“河口这几年外贸红火,火车货运能力大,还不能完全停开”,一位头戴斗笠、常年在河口站打扫卫生的大妈8月21日这样对记者说。在大妈背后的群山里,新的准轨铁路已经动工修建。准轨铁路一直延伸到昆明,可望在4年后完全取代滇越米轨铁路,成为规划中的泛亚铁路东线。(记者 赵学康)(春城晚报)

  8月20日早晨8点,河口口岸举行了简短的升国旗仪式。随后,越南通往中国的关卡打开。越南妇女戴着越南草帽,清一色的用一块纱布或围巾掩住口鼻,推着改装过的单车,每天在中越大桥两边往往返返。拥挤的妇女中偶尔夹杂着的几个男人。单车后坐上都横绑着50厘米左右的钢担,两头担着拉货的竹编大箩筐,据当地人介绍,就是这种单车,一个越南妇女就能拉上好几百斤的货物,多如小山的货物和她们瘦弱的身躯形成强烈的对比。

  不到一分钟,一条从边境检察站排到中越边界桥上的人龙就出现了,越南女孩阿兰办完通关手续后,推着单车向批发市场冲了过去。一般每天早上从中越大桥过来的越南人要么和阿兰一样是来置办货物,要么是来销售自家出产的农副产品,要不就是专门从事采购运输的。为了第一时间抢到新鲜水果,阿兰把单车靠放在一个小巷里,拿上一个箩筐招了一辆载货三轮摩托奔驰而去。记者一行两人随即追了上去,原来阿兰正准备到河口水果批发市场采购新鲜货。

  记者上前攀谈,由于语言不通,阿兰羞涩地用围巾遮住脸部,继续采购水果。批发市场里不少商家都是阿兰的朋友,热情的向她推销产品。昭通苹果、库尔勒香梨、河北水晶梨……,没过一会儿,车上已经装了半车货。批发商张阿姨主动走了过来,“阿兰每天都会来我们家进货。就这几天行情来看,一公斤水晶梨的批发价是2.5元左右,她批发到越南可以卖到6元左右。”阿兰让张阿姨翻译说:“越南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6元1公斤的梨子价格偏高,但近几年从河口进入越南观光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高品质的水果很受欢迎。我家在老街就有一个贩卖新鲜水果的水果档,各国游客成了主要的消费者。”

  载货摩托车师傅姓吴,是阿兰在河口进货的老拍档,每天都会接送往返口岸与批发市场间。他给记者翻译说:“阿兰一家6口人,全家生计都靠阿兰和母亲辛苦经营的水果档,15岁开始就做起了生意,10年来已不知往返了多少趟。”

  上午9点,阿兰采购完毕,主动跟我们攀谈起来,无奈越南语确有难度,还得靠司机帮忙。“越南农产品不丰富,很多都要从河口进过去。而且现在在河口能买到中国各地最好最新鲜的水果,价格也很实惠。”阿兰说。当记者问到中越公路国际大通道贯通后对她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她没多做思量,回答:“公路通了,大量水果产品能及时来到河口,我们生意也会越来越好。运输时间缩短,价格难说还能降低。”阿兰想了想问记者:“去昆明要几个小时?”当得知乘车只用5个小时后,她一脸喜悦地说:“我从来没去过昆明,等存够了钱一定要去玩一趟。不少同乡都到昆明学习汉语,我很羡慕她们。”

  10分钟后,阿兰就把一车的货物熟练地搬到单车箩筐里,推着车排队准备出关。这样辛苦的工作成了阿兰每天早晨的必修课。9点半,阿兰办完所有手续返回越南,过桥前,转过身笑了笑,继续推车前行。(记者 王淑娟)(春城晚报)

  -记者见闻二

  河口街头挣钱的越南妇女多

  漫步在中越边民互市市场,在此摆摊的越南人耐心地招徕顾客。

  8月20日中午的烈日下,4名越南妇女正在用力推拉一辆大如中型货车的人力车。一人如纤夫般在前拉,另三人在后面手推背顶。在她们旁边,不时有肩披吊床、手提工艺品的越南男子悠然叫卖。在河口街头,过来挣钱的越南妇女明显多于男性,经常能看到越南妇女用自行车驮着上百斤重的货物艰难前行,或拖拉着大包小包的中国货回国。越南女性承担了许多本该由男性做的力气活,她们的辛劳让人感动。(记者 赵学康)(春城晚报)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