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60年卫浴变迁:从公共到私密到产业发展(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人60年卫浴变迁:从公共到私密到产业发展(2)
2009年09月01日 14:01 来源:《小康》杂志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卫浴产业:60年突围

  也许正是由于厕所的公共职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滞后,所以当有一些人搬进楼房时,对厕所的关注自然就高了。“中国人的‘厕所革命’从改革开放后开始,我还记得很清楚,80年代中期家装中有一个流行趋势叫‘蹲改坐’,就是从蹲式改成坐式的马桶。”最早一批住进楼房的左先生说。

  自此,中国人的如厕条件和中国的社会一样日新月异地发展着。从冲洗式坐便式,到自动冲洗坐便器再到现在的不仅自动冲洗,还可如厕后用水冲洗人体,外加烘干。“我的岳母,自从在我家用过一次卫洗丽后,从来没向我要过东西的老太太对我说:能不能给我也买一个卫洗丽?”东陶(中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马小刚说。

  1995年正式在中国设立公司的东陶(中国)有限公司是进入中国的第二个国际品牌,自此,TOTO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左冲右突,每年以20%的发展速度递增,到2008年年底TOTO的销售额高达18亿人民币。这只是中国卫浴产业发展的冰山一角。

  “中国陶瓷产业,60年来的发展不是一点点快,一点点提高,而是变化太大太大。产量、品种、功能、技术、出口量的发展简直不可想象。中国日用陶瓷产量占全球陶瓷产量的70%,洁具总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差不多40%。”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黄芯红告诉记者。

  1949年,中国只生产了6000多件陶瓷产品,而到了2008年,陶瓷产品产量就超过1亿件。从出品量来看,1949年出口量为0,而到了2008年出口达5500多万件。从技术上来,1949年,中国生产的陶瓷制品粗大笨重,仍然沿袭几百年来的手工工艺,而现在,半机械化生产的陶瓷制品,轻巧美观,并具备了“杀菌、负离子”等新工艺。1949年,中国卫生洁具只有直冲式一种冲水方式,而现在直冲、虹吸落差式、虹吸涡流式、虹吸喷射式、智能化座垫等新技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据马小刚回忆,TOTO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产品水平很低,只有唐陶一家,产品连包装都没有,就是用麻绳子捆着瓦楞纸。“现在,中国产品质量功能进步很快,箭牌、惠达等品牌都在向进口品牌靠近。”

  品质相近,但并不代表价格接近。以坐便器为例,国外品牌高端虹吸式坐便器一般为4000元人民币左右,而国产品牌却只有2000元。去年年底,在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员大会期间举行的中外企业家论坛上,唐山惠达陶瓷集团董事长王惠文曾因中国卫浴产品的低价问题语出惊人。他当场向欧洲卫浴品牌乐家的亚太区总裁马凯发问:“中国的卫陶产品价格便宜吗?中国的产品为什么价格这么便宜?”在王惠文眼里,中国卫浴市场是国内企业自己“让”出去的,相互倾轧的国内企业让国外企业坐收渔翁之利。

  黄芯红说:“物美价廉是件好事,但从产业可持续发展来说,物美价廉就不对。特别是对于像陶瓷业这种高消耗(每年吃一座大山)、高污染的行业来说,它消耗掉我们的不可再生资源,破坏我们的环境,更不能提倡物美价廉!”

  除此以外,国产品牌还遇到了不少“成长的烦恼”。“品牌缺失”就让不少国内卫浴厂商头疼。而这其实与“物美价廉”是问题的“一体两面”,如果不打造品牌,只能是“物美价廉”, 只能制造低附加值产品,占领低端市场,导致科研、宣传资金缺乏,还是不能打造品牌⋯⋯长此以往只能是恶性循环。对此黄芯红说:“只做贴牌,而不做自己的品牌,人们永远不能认识你的产品。虽然对于出口型厂家打造自己的品牌难度的确很大,但我认为不是没有办法可想,办法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贴牌,一条腿打自己的品牌,先少量出口自己的品牌,让国外的消费者认识到中国产品的质量与性能与国外品牌同样优秀,慢慢培育市场,你总要打啊,你不打的话永远没有自己的品牌,永远做国外品牌的影子,替人家赚钱!”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馆建设招标时,最先规定招标只针对国外品牌,凡是国产品牌没资格投标,最后经过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交涉,奥组委才同意增加国产品牌的投标名额,最后国产品牌美加华等品牌也一举中标。国产品牌受国外品牌的冲击可见一斑。

  在箭牌卫浴事业部总经理方春眼中,中国卫浴产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近二十年才发展到一个历史高峰。“改革开放以后,一批中国民族品牌开始发展,并以民族企业为主流,给品牌带来一定的提升,尤其是以佛山陶瓷为代表。90年代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设备、加工制造方法,使我们国产品牌的质量水平与营销水平得到很大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是以引进为主。1998年之前,是苦苦挣扎,当时消费者只认国外品牌。到了21世纪以后,中国品牌有了自己的研发团队。”

  2000年之后,卫浴产品开始有了“井喷式”发展,“这和国家政策有关,与房地产发展有关。2009年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小品牌资金压力大,大品牌趁机扩大市场,到了该洗牌的时候了。我们用十几年的努力走了国外六七十年发展的历程。”方春说。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