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席会议”何以“唬”住城管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联席会议”何以“唬”住城管
2009年09月02日 10:00 来源:检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8月25日,南京市玄武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洪山中队队员赵阳在网上发出举报信,称“全国城管(执法)局长联席会议”是非法组织,再次把城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9月1日《中国青年报》)。

  据报道,这个“联席会议”已经进行了三届。第一届,全国只有近百位城管局长、副局长参加;第二届,报名人数已经翻番;第三届,参会人数超过300人,来自全国170多个市县。据说,这个“联席会议”未经登记,擅自以社团组织名义活动,向全国各地参会的城管执法部门收取费用。赵阳举报的内容是否属实,被举报者当然可以列举事实自辩,有关责任部门更应该调查核实,公布天下。从媒体已经披露的情况看,这个“联席会议”实际上等于一场生意。看它的生意经,不外乎官员要名,商人要钱,等而下之者,也能借开会为名,公款旅游交友。如此这般,也就不难明白这个“联席会议”何以风光无限。

  值得分析的是,官员要名,何以会成为一种商机?

  官员要政绩,可惜千金难买。比如人家栽树,我也栽树,不去说树苗成活率如何,单是树木成长需要时日,就让急功近利者等不及。于是有人发现此中商机,发明一种“大树进城法”,从深山老林里批发大树进城。不就是需要多花点钱么?多花就多花吧,横竖不是花在这里,也是花在那里。何况,钱的法子好想,横竖不必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来。至于由此带来的一连串后遗症,也可以全部留给后任处理。他早就凭借这“绿化有成”、“美化有方”升官去了,这些后遗症哪里还能再让他烦心?

  商人看中官员要名的心理,只要能够对症下药,大可以开发商机,奥秘全在其中。相比起来,这种“大树进城法”,不过是一种“小儿科”玩意儿。山中虽有大树,资源有限,卖完即止。有擅长此道者,却能买空卖空,全玩空手套白狼那一套。您不就是要名么?行,我就专门卖个“名”给您。我卖给您的这个“名”,却是招之则来,应有尽有,取之不尽,卖之不竭。您想买什么名,我就能卖什么“名”,绝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类“联席会议”,就是官员买名、商人卖名的最佳场所。2009年8月30日《扬子晚报》报道说,记者了解到这个“联席会议”的发起人,曾经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组长、中国城市网总编”的身份,组织过“全国宜居城市”评选活动。对此,建设部在2007年郑重发表声明,从未批准任何单位开展“宜居城市”测评研究工作,更不允许以公司名义开展营利活动,防止各类形式的诈骗和欺诈行为,不要盲目参加类似评比。可见这个“全国宜居城市”评选,卖的就是一个空名。现在曝光的“城管局长联席会议”,今年不仅给“文明执法、和谐城管”年度人物和年度好新闻进行颁奖,而且给主办城市授予“城管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城市”称号。“文明执法、和谐城管”,诚然深得人心,令人向往;“城管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城市”称号,也确实很有诱惑力。但是,请问:这种“‘文明执法、和谐城管’年度人物和年度好新闻”也好,这种“‘城管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城市’称号”也好,究竟是由谁授权、由谁评选、由谁认定的?它的合法性何在?如果实际上并无权威部门授权,行业内也并无民主评选,老百姓更是毫不知情,这种“‘文明执法、和谐城管’年度人物和年度好新闻”与“‘城管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城市’称号”,究竟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联席会议”之所以能“唬”住不少中小城市的城管部门,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迎合了部分城管官员想要政绩的心理”。报道中这句话,可谓击中要害,可圈可点。金陵客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