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铁路大发展 把梦想带上5000米海拔——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中国60年铁路大发展 把梦想带上5000米海拔
2009年09月10日 11:14 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果从第一条营运铁路——1876年通车的上海吴淞铁路算起,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33年的历史了,如果从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909年通车的京张铁路算起,也有100年的历史了。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还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60年的时间里。

  2009年,对于69岁的山东人金震田来说,可谓是好运之年:儿子当了援藏干部,外甥女考上研究生,过几日,弟弟震毅也要携全家老小前来探望了。金老的弟弟1966年因“三线”支援宁夏银川,一去就是40多年,弟弟当年临行前,年迈的老母拉着他的手死命不撒:“你这一去,这辈子怕是难再相见了……”果然,直到1987年老人家去世时,母子俩也没能见上一面。每每想起这件事,金震田总是满眼泪花:“那时候坐火车要倒来倒去,速度慢,票价又极高,哪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消受得起的啊!”。

  而今,随着铁路交通的日益便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变亲近了。现在弟弟从宁夏来山东淄博,做卧铺车不到一天一夜便可到达,用金老的话说:“这60年的变化,就算说是‘天翻地覆’也不为过。”

  广度:从成渝线到“八横八纵”网

  如果从第一条营运铁路——1876年通车的上海吴淞铁路算起,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33年的历史了,如果从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909年通车的京张铁路算起,也有100年的历史了。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还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60年的时间里。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只有2.18万公里铁路,其中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1.1万公里。“1950年中国首先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开始建设成渝线(成都到重庆)和天兰线(甘肃天水到兰州),以及兰新线(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据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投资咨询部副研究员项纯介绍,这几条铁路的建设,标志着新中国铁路建设的开始。

  1949年12月31日,当时西南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邓小平在主持西南局常委办公会议上决定:“兴建成渝铁路,造船修建码头”。1950年1月2日,邓小平在向中共中央报告重庆解放一个月后西南的情况和建设新西南的计划时,特别提出“着重于修成渝铁路”。这一决策,反映了西南7000万人民的愿望,很快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批准。1950年6月15日,在西南军区大操场举行了成渝铁路开工典礼。邓小平莅临致词,贺龙同志亲手将一面绣有“开路先锋”的锦旗授予筑路大军。当天,筑路一总队高举“开路先锋”的旗帜,开赴九龙坡、油溪工地,揭开了修筑成渝铁路的序幕。

  当时,党中央确定了“就地取材”的修建原则,发动广大军民,先后共有3万多解放军和10万民工参加。铁路以每日5030米的进度,于1952年6月13日竣工,比计划工期提前3个月。西南人民盼了近半个世纪的铁路梦想终于成为现实。1953年7月1日,成渝铁路正式通车。毛泽东主席为成渝铁路通车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邓小平为《新华日报》题词:“庆祝成渝铁路通车。”

  成渝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当时西南刚解放,国家财政相当困难。党中央确定修建成渝铁路的原则是“就地取材”,发动广大军民兴建。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1952年7月1日,成都至重庆505公里的铁路全线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前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奇迹,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成渝铁路建成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它横穿四川盆地中心,有力地促进了西南地区物资交流。

  此后,从线到网,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1958年,宝成铁路正式通车,从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成为了历史。1975年完成全线电气化改造后,宝成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铁路全长668.2公里,共有隧道304座,打穿了上百座大山,填平了数百计山谷。

  目前,中国铁路已覆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铁路总里程达到8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由京沪、京哈、沿海、京九、京广、大湛、包柳、兰昆“八纵”和京兰(藏)、煤运北、煤运南、陆桥、宁西、沿江、沪昆(成)、西南出海“八横”组成的“八纵八横”铁路运输通道基本形成。一个横贯东西、沟通南北、干支结合的具有相当规模的铁路运输网络已经形成并逐步趋于完善。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说,“经过60年建设,中国从无路,到有路,再到走得顺畅、便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也表示,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主要技术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铁路建设,除国内外,还连接周边国家。从中国坐火车可以直达欧洲各国。目前中国共有10条铁路通道与周边邻国相联接,其中:对俄罗斯3条,对朝鲜3条,对蒙古1条,对哈萨克斯坦1条,对越南2条。

  速度:从48公里到350公里

  “1997年以前,中国铁路运行速度并不快,最快的列车时速120公里,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48公里。”据中国铁道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期间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铁路运输因为速度慢,显得有点落后了。于是铁道部将火车提速作为了重点。

  火车速度的提升对铁路的铺设和适配技术提出了不小的考验。

  1994年,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广州到深圳)建设成并投入运营,其旅客列车速度为160到200公里每小时,广深铁路的建设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主要的是通过科研与试验、引进和开发,为中国建设高速铁路做好了前期的准备,称为中国高速铁路化的起点。

  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公里、平均旅行时速90公里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列车。全国旅客列车平均速度由时速48公里提高到了55公里。

  到2007年4月1日,中国共进行了6次大提速,一批时速超过200公里的旅客列车投入运营。而且货运列车时速也超过了120公里,时速比上世纪90年代初提高了3倍。

  第6次大面积提速后,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干线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公里以上,京哈、京沪、京广、胶济等提速干线部分区段可达到时速250公里。这标志着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提速不是想提就提,不是想提多高就提多高。”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说,轮轨作用力、空气运行阻力、列车与钢轨和空气产生的噪音都与列车速度的提高成倍数或二次方的关系,因而对线路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轮轨关系是影响列车运行品质和安全的重要关系。所有引进的原型车在国外运行的线路钢轨宽度、踏面形状、轮对内侧距离均与我国铁路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引进难以确保动车组的运行安全。经过技术人员的改进创新,轮轨关系的新的技术参数,已成为我国高速动车组一个专项标准。

  在第6次铁路大提速之后不久,新西兰便主动上门与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为该国研发转向架的协议。

  长客股份总工程师牛得田介绍,在引进先进动车组技术前,长客自行研制的客车转向架已经采用了空气弹簧、盘型制动、电子防滑器等新技术,使转向架的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转向架,是铁路车辆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直接承载车体重量,保证车辆顺利通过曲线;同时,转向架的各种参数也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稳定性和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转向架采用空气弹簧,使和谐号动车组在运行中更加稳定和舒适,“好比睡觉一样,以前是在钢簧床上,现在是在气垫床上。”工程师梁树林形象地比喻到。

  2008年6月,京津城际铁路通车,最高时速超过了350公里,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列车,北京到天津也由过去的一个半小时缩短到了半个小时。运行时间的缩短使得北京天津“同城化”成了现实。

  高度:把梦想带上5000米海拔

  “坐上那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这些悠扬的歌声里传递的不只是一份美好,更蕴含了人们对青藏铁路多年的期盼化为现实时的那份欣喜。盘曲在世界屋脊上的钢铁巨龙,让中国人在世界面前再一次挺起了脊梁。

  巍巍群峰,绵绵雪域,茫茫戈壁……古老而神秘的青藏高原千百年来沉寂落寞。这里虽然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但过去由于受经济、社会、自然等条件限制,交通闭塞,物流不畅,高原人只能长期固守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的环境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三大难题。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通车,总投资逾三百三十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万立方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万七千六百六十二横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长米。这看似一个个平常的数字,每一个背后,都融进了太多人的汗与血。

  曾因长篇通讯《向西,向西,向西——青藏铁路建设始末》获得中国新闻奖的《科技日报》记者矫阳,对青藏铁路有着特殊的感情。矫阳是青藏铁路通车后的第一批感受“坐上火车去拉萨”的人,也是在青藏铁路建成3周年后再次登上开往这列白云之巅的列车进行采访报道的人。作为亲身感受的体验者,一提起青藏铁路,矫阳第一句就是“这条铁路修的简直是太了不起了,修铁路的人真的是英雄!”

  青藏高原的环境到底有多恶劣?或许数据是最有力的回答。青藏铁路沿线历年平均气温仅为海平面的60%左右,空气含氧量比海平面减少近一半,沿线全年平均温度为零下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0摄氏度,年平均相对湿度只有50%左右,最大风速却高达30米/秒以上。矫阳在第一次坐车进藏时,产生了剧烈的高原反应,“上吐下泻,头痛欲裂,心跳加速到120多下。晚上睡觉前尽管专门服用了安神的药,带上了吸氧器,但仍旧口干异常,不停地起来喝水,鼻塞严重,只能用嘴呼吸,甚至都因缺氧憋醒。”在矫阳一篇名为《火车向着拉萨跑》的文章里,她深情地写到“就这么躺着,而且保障条件都是一流的人尚且如此,真不知道那些建设者是怎么修铁路的?”

  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地路处副总工程师孟祥连也不会忘记在修建青藏铁路之前为了工程设计而勘测的日子。为了得到青藏高原地段土地的地温、含冰量等可靠数据,孟祥连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严峻的自然条件考验。他去勘测的时候正值青藏铁路最冷的时候,带去的面包、水果都冻成了冰坨子,根本没法吃。那时候的工作条件很差,在沱沱河地区的时候,他们晚上住的都是民房,尽管土墙上有道小裂缝,然而却是“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即使他们身上穿的是标准的“七上八下”(上7件衣服,下8条裤子),头上戴着雷锋帽再裹上羽绒服,也抵挡不住灌进来的冷风吹得他们头昏脑胀、头疼欲裂,再加上高原反应,孟祥连常常害怕自己这一觉就起不来了……有多少这样的勘测者、指挥者,在设计勘测地况的第一线,一边果断立下军令状,另一边却在背地里偷偷写好带给家里妻儿的遗书……

  尽管青藏铁路工程量巨大,施工人员众多,工程涉及多个脆弱的生态保护区,但却没有一处自然环境因此遭到破坏,成为真正的“绿色铁路”。为了保护高原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珍稀的野生动物,青藏铁路仅环保投入就达20多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

  青藏铁路的开通,极大地带动了西藏特色资源的开发,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使西藏进入“铁路经济”时代。到西藏投资兴业的逐渐增多,到西藏旅游观光的热潮已经兴起。高原矿泉水、青稞啤酒、核桃油等特色产品,也开始批量进入内地市场。青藏铁路提升了西藏对内对外开放的条件和水平,形成了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它使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大大增强了西藏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联系,西藏也由原来的封闭地区变为祖国西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此外,青藏铁路的通车运营,也是增强了西藏各族民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自豪感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但促进了西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并使西藏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传播与发展。

  大事记

  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条铁路。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西部地区首次开通铁路,先后建成的新干线有:成都至重庆、天水至兰州、来宾至凭祥、宝鸡至成都等铁路。

  1958—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铁路建设以中国北部为主,先后建成的新干线有:包头至兰州、北京至承德、兰州至西宁等铁路。

  1970年7月成都至昆明铁路建成,这是中国铁路网中的重要干线,改善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状况。

  1983年京秦铁路通车,这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

  1992年大秦铁路全线贯通,大秦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重载列车线路,第一条实现微机化调度集中系统线路;第一条采用全线光纤通信系统的线路,科技含量达到了国际水平。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4年广深铁路建成,这是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5月在香港和纽约上市,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在境外上市的铁路。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铁正式开工,此前,武汉到广州、郑州到西安等20多条时速200—350公里的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相继开工建设,新建设的高速铁路规模达到8000余公里。

  京沪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也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两端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域,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京沪高铁虹桥站所在位置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

  2008年4月18日 合宁铁路客运专线开通运营。乘客们在乘坐新型的庞巴迪列车时惊喜地发现,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安静、平稳、舒适、快速,以往列车驶过钢轨接头及道岔时恼人的“咔嗒”声已成为了过去时。作为参建单位的中铁四局一公司、电气化公司在合宁铁路建设的过程中采用了多项铁路建设新技术、新工艺解决了上述难题。他们潜心研究国内外快速客运专线的技术资料,在国内首次铺设了500米超长钢轨,并使用了无缝钢轨焊接技术。500米超长钢轨运到现场后,中铁四局一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运用除锈、焊接、正火、打磨、冷却、调直、探伤等一系列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流水线把100米的厂制定尺钢轨焊接成500米长的超长钢轨。钢轨上道后,技术人员再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移动焊接设备,将500米的超长钢轨进行再度焊接,这样,全长166公里的合宁铁路变成了两根无缝钢轨。在铺设过程中,需要铺设500米长轨的专用车辆,中铁四局一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联合中国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中南大学共同研制了CPG500铺轨机,该铺轨机具有铺设速度快、安全性能好、铺设精度高等特点。这两项技术使用后,大大减少线路钢轨的焊接接头数量,减少轮轨冲击、振动,提高轨道铺设精度,保持轨道的持续平顺,确保轨道处于优良状态。

  2008年7月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这是时速最高的铁路,时速最高超过了每小时350公里。这是中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袁会 李铮)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