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革命圣地献礼60年国庆:红色西柏坡新面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穿越革命圣地献礼60年国庆:红色西柏坡新面貌
2009年09月11日 05: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西柏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旧址
耸立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五位书记雕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西柏坡9月10日电 (莫非 华伊 宾灿)9月10日,长城哈弗车队来到了红色圣地西柏坡,参观、领略和感受西柏坡的历史地位与今天的新面貌。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小山村,这里曾是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一阵阵“千山哪个万水连着天安门,毛主席是咱亲人”的歌声中,车友们进入西柏坡景区,迎面是一座高2.5米的“五位书记雕像”(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耸立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中央,形象地再现了西柏坡时期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信心十足的动人场面。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西柏坡所在地的平山县就已有中共组织的活动,到抗日战争前夕平山县基层党支部已达七十多个,中共党员779人。一九四七年五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从陕北来到平山,经过一番勘查选址后,最后选定了西柏坡为中央工委的住地;一年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叶剑英、杨尚昆率中央后委分别自陕北、山西等地到达西柏坡。

  在西柏坡纪念馆工作人员引领下,车友们进入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据介绍,此旧址是于1970年12月在距离原址五百米的地方劈山复原修建的(原址因1957年修建岗南黄壁庄两座大型水库而有组织地拆除了)。中共中央旧址占地面积1644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旧址内分别建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以及中央军委作战室、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九月会议和接见苏共中央领导人和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等旧址。

  从1947年至1949年间,在西柏坡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在这里演绎了精彩非凡的战争乐章,如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之多,其作战命令就是从这里传向各个战场。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指挥部(指中央军委作战室)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我们一不发人,二不发抢,三不发粮,就是天天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

  在这里,中央召开了在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几乎汇集了我党、我军的全部精英。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报告提出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并严肃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同时,他也向与会代表们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还是在这里,人民军队中的一批精英将领,率领八路军战士浴血奋战在巍巍太行山上。在那血与火交织的岁月里,“父母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成为当地人民英勇抗敌支前的真实写照,而“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少年英雄王小二……等一大批灿若星辰的名子在共和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昔日毛泽东的旧居内,车友们看到了一个磨盘,当年毛泽东与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经常围坐在磨盘旁共商国家大事,因此在西柏坡留下了“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的佳话”。在这所旧居内,毛泽东还写下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等20余篇光辉著作。

  从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出来,车队驶向西柏坡希望小学,参加了“穿越革命圣地,献礼60年国庆”西柏坡行捐赠仪式活动,车友们为西柏坡希望小学的同学们带去了图书、作业本、足球、铅笔、书包、饮料等物品,随行的广东媒体和企业家们也为西柏坡希望小学捐赠了现金。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围绕“经济强县、绿色平山”发展目标,实施科教兴县、工业强县、项目立县、城镇带动、特色拉动、可持续发展六大主体战略。坚持政府做环境,企业做项目,支持骨干企业在加速扩张中提升工艺、减排增效,形成冶金、电力、建材、轻化工、纺织服装五个产业集群。将红色旅游、绿色食品、水产养殖确定为特色产业,按照多元化发展思路,扶持典型,以点带面,拉动了农民增收。以创建西柏坡市为目标,以“两河(滹沱河、冶河)、两湖(柏坡湖、中山湖)”为依托,努力构建组团式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

  现在,当地旅游公路、南北循环路、“村村通”等工程已经相继在平山开工。据统计,3年时间“村村通”工程为全县18个无路村和358个不通油路的村庄修建了水泥路,涉及全县23个乡镇40余万人,同时还铺设了通往14个乡镇106个村的有线电视光缆。2008年,平山县共接待游客26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亿元,占全县GDP的20%。长城哈弗车队车友们被告知,经过多年的努力,平山县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