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学四年到头来为何会“白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评论:大学四年到头来为何会“白读”?
2009年09月14日 08:20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大学本科生连峰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在去某技校“回炉”后,惊呼“大学白读了”。从自身角度看,要先反思自己的四年是怎么度过的,从学校角度看,应该强化就业指导和实习岗位的提供。

  今年刚从某省属高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连峰一直没找到工作,当他得知武汉某技校能将毕业生输送到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后,就报了名。和他一起“回炉”的大学生中,有7名是本科生。开学才两周,连峰便出惊人之语:“大学里学的知识很空,派不上用场。我的大学真是白读了!”(9月12日《楚天都市报》)

  连峰的感慨,到底是意味着他的浪子回头金不换,还是在责怪大学教育的失职,很值得玩味。大学“白读”,到底是咋弄的呢?

  内因为首,学生要向自己问责。大学四年,对学生学习而言是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坚持做到“博中有专、以博养专”,把知识从空落到实处,更要配以实践。而大学生的职责,是在坚守理想的同时要坚守“三点一线”的学习,要“活读书、读活书”,持续保持对学习的热忱和对方法的不断改进。想必高呼“大学白读”一说的学子,要先反思自己的四年是怎么度过的,从这层意义上讲,“白读”作为今后学习、工作的警戒较对大学教育的问责更为妥当。

  外因为辅,亦不可忽视大学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离不开高校的关注与协调,毕竟,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在市场中谋求实习机会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学校应该在理论知识的传播之余,强化就业指导和实习岗位的提供,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需要实际工作中的历练,才能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形成,高校成了培养学生的“大工厂”,即便如此,也需要一个给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必要程序。

  连峰等同学走出大学奔职校的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就业需求实用主义的特点———兼具技术能力和理论修为的学生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这也是对当前大学教育的启发。

  □刘源(大学教授)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