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阅兵总指挥房峰辉介绍阅兵筹备、特色、亮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国庆阅兵总指挥房峰辉介绍阅兵筹备、特色、亮点
2009年09月16日 15: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16日电 国庆阅兵,万众瞩目。日前,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总指挥房峰辉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此次阅兵的筹备情况、特色亮点,并回答了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此次国庆大阅兵,必将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盛事,载入共和国和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光辉史册

  记者: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央决定举行国庆首都阅兵。您作为此次阅兵总指挥,认为举行这次阅兵活动有什么重大背景和重要意义?

  房峰辉:国庆首都阅兵是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盛大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兵准备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到,在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形势下,在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忠诚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进程中,党中央作出举行新世纪首次国庆首都阅兵的重大决策,非常英明,非常正确。通过这次阅兵活动,我们将向全国和全世界集中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集中展示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精神风貌和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集中展示我军捍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这对于扬我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在国庆等重大纪念日举办阅兵活动,是世界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您觉得我军的国庆阅兵有什么历史昭示?

  房峰辉: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在国庆等重大纪念日举办阅兵活动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也先后举行过13次国庆首都阅兵。我们的国庆阅兵,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往往具有重大的代表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乃至国家建设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成就。比如,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盛大阅兵,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以崭新精神面貌站起来的庄严宣示;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是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举行的一次盛大阅兵,是党领导人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的政治昭示;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是在世纪之交举行的一次盛大阅兵,是党领导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要象征。这次国庆60周年阅兵,是在新世纪新阶段举行的盛大阅兵,是党领导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重要体现,也必将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盛事,载入共和国和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光辉史册。

  记者:您当过团长、师长、军长。您记忆中当年的装备是一个怎样的面貌?今天的我军受阅装备与当年相比,您觉得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能不能描绘出一个可以看出明确特征的历史轨迹?

  房峰辉:回想我当团长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我所在的部队装备类型比较少,技术含量比较低,部队还没有完全脱离骡马化;当师长时,部队装备的类型比较全了,性能有了很大的改进,指挥自动化手段也开始运用,部队基本实现了摩托化;当军长时,部队已经有了先进的自行火炮、装甲车辆,以及较为先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逐步向机械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我感到,我军现在的装备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国产化比重越来越大,装备类型越来越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武器装备发展轨迹,可以说经历了骡马化、摩托化、半机械化到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的过程,装备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分析解读:中国军方自信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富有“中国气派”

筹备进展:国庆60周年阅兵已形成10类实施方案计划

阅兵亮点:国庆阅兵受阅部队主体是“80后”和“90后”

          国庆阅兵表现形式有亮点 女兵方队巾帼不让须眉

          国庆60周年阅兵参阅兵力总体规模减少

          国庆阅兵将展示56个方(梯)队 寓意各民族万众一心

          国庆阅兵将展示52型主要装备 大部分是首次参阅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