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被”时代凸显“弱势群体”的政治焦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学者称“被”时代凸显“弱势群体”的政治焦虑
2009年09月17日 09:54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强大弱势群体”的“被”后焦虑

  “被”字构造了一种颠覆式的句式:前面是一个强大的抽象权力意象,后面是一个弱小的具体个体形象;前者在强大中被戏谑性地弱化;后者在无奈中表达着一丝柔性的抗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城万巷“被”字开。今夕何夕?“被”时代是也。

  被代表,乃是个人在叙述中成为一个大多数中的个人,“九成网民”、“某市百姓”等等;被失踪,去调查事故的记者明明被拘捕,却被叙述为“失踪”;被自杀,死亡者事出有因,却被告知自缢于医院;被自愿,乃是孩子须自愿交纳9000元教师节慰问金……

  一方面是社会权力的叙述行为,另一方面是对这种叙述行为的语言戏仿。“被”字构造了一种颠覆式的句式:前面是一个强大的抽象权力意象,后面是一个弱小的具体个体形象;前者在强大中被戏谑性地弱化;后者在无奈中表达着一丝柔性的抗争。

  任何叙述行为都同时是一种社会实践行为,“被”字叙述句式的流行,更多地体现了普通百姓强烈的社会实践冲动。铺天盖地的单一叙述句,把形形色色的社会统计、政策阐释、新闻发言、事件报道、政治口号变成了统一性的“虚假行为”。“被”字戳穿任一政治表达方式中蕴含的谎言,也同时刺破了所有人对公共语言的信任和依赖。

  换句话说,“被”字句式,表达了两种相反的文化焦虑:一方面是以戏谑性的方式对话语强权进行个人抵抗,另一方面,却在无意中暗示着一种对社会政治行为的梳理、隔膜和无奈。前者说明“被”字句式是一种充满了斗争姿态的胜利语句,后者则说明,“被”字句式不过是一种充满了沮丧和绝望的失败句式。

  抵抗的焦虑

  首先,面对具有话语强权的政府媒体和政府文告,现代社会个体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无力感和茫然感。这种感受,天然造就一种“抵抗的焦虑”。现代国家政治的典型特色乃在于政治权力总是努力谋求大众传媒的支持,于是,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就成为捆绑了各种政治利益与集团利益的话语媒体。无论是随手翻阅纸张,还是手持遥控器不停换台,公众在这种大众文化面前都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媒介专制使得很多官员可以肆意篡改现实,甚至不顾公众意愿,营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空间。“被”字句式在网络媒介的盛行,则成为对这种媒介霸权进行个人打击的有趣的形式。“被”字句式,在无奈中,蕴含了个人话语获得解放的快感,这种快感,正是克服个体在大众媒介面前无力孱弱体验的有效方式。

  换句话说,“被”字句式,体现了费斯克所鼓吹的那种个人对社会主流权力阶层进行颠覆和破坏的欲望冲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行为,“被”包含了面对主流媒介政治权威轻轻戏谑之后的拈指一笑。

  适应和顺从的态度

  其次,“被”字句式同时又诡异地表达了一种适应和顺从的态度。一方面,“被”字总是在暴露种种现实不公正,另一方面,“被”字无形中创造了一个“无奈认可”、“摇头顺从”的整体意向。这种句式暗含着对权力运行机制的谙熟,也就暗含着对这种权力现实的“预先同意”。在“被”字流行的过程中,公众日益丧失在现实层面上改造政治形态的欲望,而是不断地相互传染一种“冷漠”、“疏远”政治改革诉求的情绪。事实上,我们在“被”的流行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一种不愿意有所为的沮丧和失落之情。

  在这里,“被”字句式的流行,标志着现代中国公众的一种集体狂欢的网络汇聚方式:通过语言团结起来。各种各样的网络戏谑语言的出现、流行,无不成为以虚拟方式团结在一起的种种“网民符号”。顶着这些符号,个体人充分享受“公众力量”的存在,并通过这种享受来激发自己的言说热情。或者说,“被”字句式可以流行,乃在于人们通过这种句式,就可以在想象中把自己标志为“强大的弱势群体”,并借此获得权力感。

  简而言之,“被”的蹿红,一方面显示了无权弱势群体寻求权力感的欲望,另一方面又显示了他们不愿意成为真实权力群体的无意识意向。而种种网络语言此起彼伏的风行与衰落,恰好凸显着一个体验着“强大感”的“弱势群体”的种种政治焦虑。

  由此不难见到,小小“被”字的流行,再次勾画出中国社会普通人的一种基本权力想象模式:权力的二元对立模式。“被”字句式仿佛是一个锋利的尖刀,在公众的集体想象中,现代中国社会被这把尖刀割裂为两个既不对立也不融合的版块:官方政治和私人生活。与此相连的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板块:“空壳的政治话语”与“强大的弱势体验”。以“强大的弱势体验”来戏谑“空壳的政治话语”,却自觉地将私人生活同社会政治共同体割裂开来,这恰恰是“被”字句式流行现象中最值得忧虑的地方。

  (作者周志强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民意广场——说说你心中的“被时代”

  编者寄语:

  “关注民生,传达民意”是人民论坛一以贯之的行为准则。互联网时代如何使民意诉求以更快捷的方式顺畅表达,是我们一直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重要问题。现《人民论坛》杂志民生民意栏目与人民论坛网独家合作,开辟“民意广场”专栏,以期更好地想民众之所想,将广大读者和网友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各界网友的精彩言论、深入评说在第一时间予以刊载、发布。衷心希望广大网友支持“民意广场”专栏,你们的意见和观点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的动力。就让我们从“说说你心中的‘被时代’”开始——

  新生代意志的主导需求凸显

  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思想状态多元化,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空前彰显,在物质上的需求、精神上的需求逐步得到充实之后,“意志”上的需求亦逐步明朗化:人们开始追求对自己的主导权,拒绝外界力量干涉甚至掌控自己。在“80后”新生代身上,这种“意志”需求可能体现得尤为明显。

  (人民论坛网山东网友)

  未必不是一场良性互动

  “被时代”也未尽其然是一个坏的时代。诸多的控诉和口诛笔伐,无不体现国人的权利意识在觉醒。媒体的监督作用、网络的力量使得大量信息公开、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古老的中国在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走向以信息化为核心驱动的法治时代。因此,一串串“被”字,一声声异议,一次次解释、澄清中,我们也似乎领略了权利与权力在公共舆论场上的一场意义深远的良性互动。(人民论坛网天津网友)

  国家意志淡出私人事务领域的自然结果

  在意识形态高度统一的时代,个人的意愿和国家、集体的意见高度统一。个体完全可以被集体所代表。即使意见有所分歧,个人也不愿表达不满,否则难免丧失作为“人民”的资格,进而面临更大的损失。但随着劳动分工和市场化的进展,个人意识不断增强。伴随着国家意志的自觉减弱,人们开始反感直至憎恨“被”系列,如被代表、被自愿、被捐款等标志个人意愿被忽视或丧失的事件。即使没有分歧,个人也不愿让别人替自己做出决定。更何况很多情形之下,“被”系列中的个人蒙受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人民论坛网麻省理工学院网友)

  关键是民众利益受损

  从一个网民的视角来看,“被”系列正当大行其道之时。各大门户网站都制作了大型专题,各个领域的专家纷纷写就锦绣文章,也真是热闹。关于“被时代”的根源,我当然也认同权利觉醒、公民社会生长等观点,但这都不是根本。试想,如果你忽然“被赠送”了一辆保时捷911跑车,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意志被他人施加了影响?如果你平白无故“被请客”去凯宾斯基吃晚餐,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受到了损害?窃以为,那些“被”字事件之所以令网民痛恨,在于它们一方面侵害了民众个体的利益,另一方面使利益受损民众的诉求无法顺畅表达。

  (人民论坛网北京网友)

  让权力内敛,让权利伸张

  “被”字词红极一时,表现出的是公众对个体权利的无奈诉求。这是一种微妙的诉求转变,而公权力却未能明察,一如既往地“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诳语”,只有等到媒体曝光了或者网友发帖了,才忙不迭地出来澄清、公开或者叫停。每一次,权力都被置于舆论的漩涡中,被追问,被质疑,被调侃。从“正龙拍虎”到“躲猫猫”再到目前的“被”字词,公权总在扮演尴尬角色。如果网络舆情在进入“被时代”之后,公权力仍停留在“躲猫猫时代”,就实在是一种盲目自恋的悲哀。公权应该主动结束“被时代”,那就是让权力内敛,让权利伸张。

  (人民论坛网江苏网友)

  好的“被”和不好的“被”

  我不反对“被××”,比如“被表扬”就挺好,关键是“被”在一个“错误”的时代被用到了错误的地方。这个时代已经是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高度发达的时代了,每个人都恨不得在胸前手书几个大字:我是独立自主的个体。而这些“被”都是发生在事关选择权、知情权、表达权、个人福利等一些比较敏感的事情上,以违背当事人意愿的方式进行,让人难以谅解。而且,“被××”往往意味着弄虚作假,尤其是权力部门的弄虚作假。如果是真实的,就不妨公开透明;恰恰是不能公诸天下,才出现如此扭曲的现象。而在虚假背后,又有多少难以启齿的行为和目的。这恐怕是人们更加不能容忍的地方吧。

  (人民论坛网云南网友)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