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新中国60年社会变迁:历跃进文革 正和谐幸福(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透视新中国60年社会变迁:历跃进文革 正和谐幸福(2)
2009年09月22日 03: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邓小平和陈云是会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中新社发 摄


 

    2006年十月十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标语牌鲜艳醒目。同月八日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将社会问题纳入决策讨论内容。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小康社会——关键词:致富、稳定;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

  粉碎“四人帮”宣告十年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新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此,中国社会、经济都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为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人均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是“小康社会”的“硬指标”,政治民主、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其重要标准。

  一九八二年,中共十二大将“小康”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随后,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加快了中国人的致富步伐。

  中国第三、第四代领导集体在继承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二00二年十一月八日,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明确了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二00七年,胡锦涛十七大报告中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又为“小康社会”注入了新内涵。

  和谐社会——关键词:民主、幸福;标志:十六届四中全会

  进入二十一世纪,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斐然,从温饱进入小康的中国人也有了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以“民主、幸福、安宁、愉悦”为宗旨的“和谐社会”应运而生。

  二00四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二00六年十月十八日,中共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幸福”这个强调人类心理满足状态的词汇成为审度国民生活状态的一杆标尺,中国的社会形态也在中共“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