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内地香港的罗湖桥:见证60年国门开放曲折历程(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连着内地香港的罗湖桥:见证60年国门开放曲折历程(2)
2009年09月30日 13: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土政策

  “逃港”不断发生,终于令边境封锁的政策开始松动。

  1961年开始,宝安县开始放宽边境管理,与香港发展小额贸易,提高农民收入,遏制逃港潮。农民一个月可以去香港5次,每次可以带回5块钱的东西,一次可以带5斤重的物品回来。

  1961年至1963年,从香港过境来的旅客明显增多,“大部分都是带着粮食来救命的”。时任罗湖海关检查员的朱自然说,自然灾害那几年,很多香港居民便带着成袋的面包、大米回来接济亲戚。

  那几年,宝安人到香港不需要县公安局同意了,只需写个简单申请,盖大队公章即可自由到香港耕地,同时在完成国家任务后,多数群众都可以名正言顺地拿自己生产的产品到香港去卖,从香港换取生活必需品,改善生活。以前被视为走私的物资都可以公开出口了。

  到1963年初,广东省委全面开展打击“投机倒把”运动,罗湖桥上的这些土政策基本被叫停了。等到再次提出改革开放,那已经是1979年的事情了。

  2008年,深圳市史志办公室研究人员詹延钦通过翻阅大量原始档案,并采访原宝安县委的老领导,披露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当年的开放与今天明显不同,那是基层政权为解决群众温饱而进行的大胆创新。”詹延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一车两面”

  1968年,初中毕业的陈焕参军后被调入罗湖口岸负责拍照,特殊的岗位让他见到许多不为人知的逃港命运。

  建国后,每天都有列车经过罗湖桥往香港运送蔬菜和鲜活禽蛋,列车到达深圳后,要先在北站休整集结。外逃的村民大都是以茫茫夜色为掩护摸上暂停的专列货车,甚至藏在列车水箱中冒险随车进入香港。经常有人被火车挤死,许多是外地人,连身份证明都没有。

  发现逃港者死亡,边检部队就会请陈焕去拍照取证,镜头里的惨象经常让陈焕唏嘘不已。

  “都是穷怕了。”陈焕说,没有及时发现的尸体运过河后只好埋在深圳河南岸。直到目前,深圳河南岸,离罗湖桥不远的江背岭上,还是一排排墓碑面向北方。

  陈焕记忆深刻的不仅有逃港者,还有罗湖桥上的文革旋风。“文革时期就连过关的旅客也强令要求先背毛主席语录,方准出入境。”

  来往广州至九龙的火车则每天都要“变脸”。从香港过罗湖桥,红卫兵便涌上车去,在火车前前后后挂上毛泽东画像,贴满大字标语。火车回到香港境内,香港工人便开始忙着洗刷标语,第二日开往内地又复如故,犹如“一车两面”,桥头桥尾各不同。

  文革之火一度波及香港。香港红卫兵呼吁批判资本主义,内地红卫兵拥到罗湖桥上声援,并一度声称要冲过罗湖桥,赶走殖民主义当局。

  “很多试图逃港的人也夹在中间,海关和边检的人全部集中起来,几十人手挽手,在罗湖桥头组成三道围墙。连续对峙了好几天,终于将冲关的人挡了回去。”陈焕说。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