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城市要呼应“新生代”农民工的转型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京报:城市要呼应“新生代”农民工的转型
2009年10月09日 01:53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新出版的《广东消费蓝皮书》透露,和老一辈农民工中80%-90%将工资送回家不同,新生代农民工中65%-70%将收入主要用于自己消费。和老一辈农民工节衣缩食、将节省积攒的血汗钱用于家乡亲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住房、产业等不动产投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舍得光顾和享用“城里人”的消费场所、生活方式,他们的储蓄也投入到了城市消费之中。(10月7日《广州日报》)

  不难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可归纳为六个字:为自己,为“生根”。他们也关心亲人,但在他们看来,只有自己先过上好日子,才有条件关照家人。他们也挂念家乡,但他们认为,自己已无可逆转地将成为现代都市的一分子,自己和全家的未来命运,将维系于脚下这座越来越熟悉的城市。必须承认,这种潮流的悄然涌现,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可能将发生巨大转型的先兆。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家庭观、乡土观、储蓄观和消费观,越来越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农民工对现代城市缺乏归属感的“候鸟情结”,所造成的不仅仅是每年的春运潮,也不仅仅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损耗,更令中国城市和乡村双双陷于凝固、僵化的怪圈,制约了中国内需市场的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开始扭转这一古老且越来越不合时宜的定式,越来越愿意为自己花钱、在城市生根,将命运乃至归宿和城市而非农村故乡相联系。他们更乐于将积蓄用来在城里按揭买商品房,更乐于将积蓄用来给子女在城里读书,更乐于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和城里人看齐。这种转变,所改变的不仅仅是农民工及其家庭,更是整个社会的结构和国家的面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也应看到,这种转变是自发的、处在萌芽状态的。“蓝皮书”同样指出,至今仍有31%的农民工住在集体宿舍,而住在“像样”住处的则只有11%。这种“无根”的现实,足以令许多新生代农民工梦破。不仅如此,在农村养老、农民工城市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被尊称为“新城市人”的新生代农民工,仍会不时遇到不公平待遇的“暗礁”。

  必须承认,广州的这份调查,也是中国农民工的集体缩影。广州农民工的权利渴求,也是全国农民工的渴求。所以,为整个国家的进步计,全社会应积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根”,从政策、观念和实际待遇,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让这一历史性的转型走得更快更平稳,避免为这一转型付出过高的代价。比如,让作为“新城市人”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子女入学、医疗和养老保障、廉租房承租、经济适用房认购等公共服务方面,拥有更多和户籍人口一样的权利。

  也必须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的转型,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并不是城市边界向农村扩大,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在城市扎根,这个规模和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大。广东历来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这里的动向因此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出现这一新生代现象。为此,各级政府应为这一城市化进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不但确保农民工权利的实现,更要由此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的扎根城市,也意味着城市繁荣和长治久安。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