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首个博士通信部长曾卫华:信息战场领军人(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解放军首个博士通信部长曾卫华:信息战场领军人(3)
2009年10月09日 14: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创新建成野战化指挥控制系统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通信保障领域成为最具活力的创新高地。进入通信部机关工作,曾卫华就坚持将军事和技术进行融合,带领大家在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中过关夺隘、摧城拔寨,占领着部队信息化建设潮头。

  时光回转到2003年初,曾卫华接到一个任务——对军区机关指控系统进行扩容改造,建立起集作战值班、指挥控制和战役训练于一体的指挥信息平台。

  前无可鉴之路,后无现成之经,系统的规模建多大?功能有几何?技术上何以突破?军事上如何考量?“保鲜期”能维持几年?效费比何以实现?……一系列难题,无可回避地摊开在曾卫华面前。

  技术人员的建设方案,一个又一个被否定,曾卫华理由明确:伊拉克战争已经使国内军事研究领域开始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技术决定战术”这一科学论断,我们必须以明天的战争需求来牵引信息化建设,绝不能陷入单纯的技术极端,军事作战需求有一点得不到满足,方案就一天不能确定。

  方案成型了,又推翻;目标定位了,复更换。渐渐地,一系列大胆的思路逐渐清晰:

  综合纳入全区指挥装备;统一打造战区内三军指挥平台;系统高度集成;机动与固定互补……

  路子明确了,实施难题又堆积如山。在原通信部部长刘玉华的带领下,曾卫华既要盘桓于技术攻关与作战运用的平衡,又要构思实际建设的一步一动;既要设计三军联合的统一平台,又要着眼多年之后的持续发展。

  建成后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综合信息处理系统”,搭建了战区联合作战指挥的综合平台,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固定指控系统再好,也搬不到野外的战场。中俄联演的大幕一落,军区就着眼现实军事斗争需求,把目光投向了全区部队野战化指挥控制系统这一全军性难题上。刚刚接任部长的曾卫华,同时也接过了这副重担。

  技术人员抱着一大摞图纸找到曾卫华:不说别的,光是车载系统,就要放下13个不同类型、大小不一的上百种装备,咋装?区区一台车的方寸之地,就要装下不同功能的8部天线,自扰互扰何以解决?如果要素不全,作战功能何以保证?技术人员没日没夜地精致计算演练,最终确定,要将“指挥大楼”搬进指挥车,车长少于11米,这,神仙也办不到!

  “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机动性何以体现。野外作业,路由咋找?场地咋开?研发这样的系统又有什么用?”面对熬红双眼的技术人员,曾卫华抖出一连串反问。

  困难是现实的,但应对困难的追求和奋进,自主和果决,总会带来破解难题的源源灵感。

  结果是,机动式指控系统由11 米长一点一点抠到了8米;配套的可组合、可搬移、方便部队使用的一体化设计思路浮出水面;适应海防部队特点,覆盖末端、连通营连的分系统也开进战场。

  终于,机动式指控系统克服重重难关,打破半年试验才能出厂的铁律,提前7个月出厂驶入“前卫—206”演习场,在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数百平方公里的山林沟壑中,将军区首长提出的“静中能看、动中能通、全程能控”的指挥控制要求变成现实,再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民联合快速保障

  近几年相继发生的8·17新泰矿难、4·28特大交通事故、淮河抗洪等一连串应急伴随保障,使曾卫华意识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信息化建设必须由应急向常态、战区向全域、静止向动态转变,让神经末梢畅通无阻地伸向每个角落。

  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爆发,第一时间赶赴一线的曾卫华,面对灾区人民的空前浩劫,面对山高沟险的阻隔、跨区保障的陌生、设施毁尽的空白和4万多名官兵小群多路的通信需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压力就是动力。曾卫华带领3000多名通信官兵,用技术和意志破解道道难题:紧急筹措千部新型便携式装备,兵分3路前送到千村万点,搭建震区的信息虹桥;前后方联手攻坚破难,快速构建北斗指控网络,将信息触角伸向末端;战场革新移动视频传输系统,攻破最后一个信息盲区……

  “在最关键最困难的时候,你们解决了最关注最担心的问题。”军区主要首长了解到通信部队所作所为后大加赞赏。而曾卫华陷入了思索:动态中的信息化建设怎么办?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部队末端信息获取效益?

  他在不停的追问中认识到:特殊的任务需要特殊的信息化建设内涵!非战争军事行动,必须建立军民联合快速保障机制,完善应急通信支援部队和战略装备储备,实现以指挥所为中心向以指挥员为中心的转变。

  抗震救灾第15天,曾卫华将自己的探索以内参的形式呈送总参通信部,引发了关于信息化建设模式改革的一阵热议,论文在总部抗震救灾交流会上获得了特等奖。与此同时,他将这一成果及时运用到青岛奥运安保任务,指挥通信部队将清理浒苔、安保演练等多个阵地的实景,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实现两路“现场直播”。(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