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国通”:中西方文化交流面临转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德国“中国通”:中西方文化交流面临转折
2009年10月14日 09: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法兰克福十月十三日电 题:德国“中国通”:中西方文化交流面临转折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书展前有些西方媒体认为,把中国选为书展主宾国是不是太早了?是不是应该再等一等?”在十三日举行的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应邀发布中德文化交流情况的歌德学院(中国)总院长阿克曼反问。

  作为一九七五年就到中国留学的资深“中国通”,阿克曼自问自答,“我个人认为中国成为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是恰当其时,为什么恰当其时?因为现在中西方文化交流面临转折。”

  在阿克曼看来,这场转折源自过去三十年间他亲身体会到的中国变革。一九七五年他赴北京留学时,彼时“批林批孔”运动进行正酣;今时,孔子已成中国文化对外推广的“名号”,十三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孔子学院总部负责人许琳就坐在阿克曼的旁边。

  三十年间,中国人看待世界的视野同时发生巨大变化。阿克曼说,一九八八年歌德学院在北京成立之初,很多知识分子感谢学院让他们接触到了以往不为人知的东西,当时歌德学院俨然成为连接中西方文化的窗口;现在,随着中国开放度的不断提升,歌德学院从窗口变成了中西方文化平等交流的平台。

  “中国人完全认识了西方,甚至比西方人认识东方更彻底;现在不像从前那样存在非常天真、没有知识的想法,比如认为西方一切都是美好的,西方的一切都是中国的未来,针对西方的冷静批评变得越来越多。”阿克曼说。

  当中国人面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发生转变后,中西方文化交流顺势迎来转折。阿克曼用近期西方媒体关于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的报道举例说,很多媒体事实上只是强调与中国进行批评性对话,但必须看到,批评性对话应该是相互的,“作为西方人,我们应该问一下,是不是已经准备好、带着同样的公开、直率和坦诚与中国进行对话?”阿克曼说。

  在中国完成学业后,阿克曼陆陆续续在中国工作了十多年,翻译了众多中国文学作品,参与筹建了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现在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德中同行”项目总监,努力加强中德文化交流。

  “现在开向西方的窗口已变成中西方交流的平台,而中西方交流应该是平等、有创见性、相互讨论、共同进行的一场对话。”阿克曼说。(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