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作为网络文本的周久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武汉晚报:作为网络文本的周久耕
2009年10月14日 14:02 来源:武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周久耕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对于开放的网络阅读时代,它的突出现实表现力往往是:看似终局之后依然余音袅袅,一山突兀之外仍有奇峰迭起。刚刚因受贿罪被一审判处11年有期徒刑的周久耕表示,他不打算上诉,并透露自己正在写一部官场小说。

  从吞云吐雾的仕途经营,过渡到捉笔弄字的小说人生,周久耕的生命“悟性”真的很耐人咀嚼。可以想象,即便其在周氏小说的篇首开宗明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怕也难以阻止人们的联想力与参悟力漫天飞舞吧。设若周氏小说的创作之路,能如周氏的仕宦风格一般,彪悍而决绝,被独辟蹊径的出版商包装上市,也并非完全天方夜谭。果有彼时,则逐文索隐、按图索骥、比附联想的超现实主义解读潮,想必蔚为大观。

  当然,这个开放的周氏文本也可以如此解读:前局座周久耕先生擅长呷弄豪烟,拙于舞文弄墨,其所谓的小说创作纯属拉虎皮扯大旗,若说有什么创作意图,无非是久耕兄弟我,自落难遭灾身陷囹圄后,对过去某些酒肉朋友、官场盟友们的表现,颇有些异议,鉴于此,觉得很有必要敲山震虎及时点醒一下。久耕很压抑,久耕很生气,后果?哼,看着办!

  除此之外,还有让人欣慰的解读路径。事实终将证明,像周久耕这样的贪腐公务员,毕竟只是极个别现象,它又被网络极巧合地捕获到了,并因之上升为标本性案例。至于所谓周氏小说,既无特别含蕴亦无复杂背景,纯粹是因较单调的囚徒生活,而导致周久耕静极思动,同时也借机完成一次由捏烟到执笔的娱乐爱好、生活方式转变。对此,没必要过度解读。

  美国学者费斯克在剖析麦当娜现象时曾指出,它实则是一个开放性的写作着的文本,不仅仅是一个被大众化的符码,民众实际上再造了它的社会意义。对比周久耕现象,媒体及网络公民们是否也有所启悟呢?套用结构主义的理论表述,喧嚣和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后现代网络文本,同样兼具某种寄生性和颠覆性。周久耕可以将他的后官场人生小说化,网络时代的公共表达,却没有理由因此抛弃原则和立场。薛七七 职员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