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治超检测站被误读为收费站是公权力的沦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时评:治超检测站被误读为收费站是公权力的沦落
2009年10月23日 09: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山陕交界运煤大通道神盘公路近期出现了长时间、大范围的车辆拥堵,央视记者现场调查发现,沿途270公里竟然有十来个各式各样的站点,并且在黄河大桥两侧,也就是神盘公路和忻黑线两条路的瓶颈地带,关卡反而最多。五六公里的地段,集中了四五个治超检测点。而且,记者在忻黑线静乐县路段亲眼所见,一辆执法车迎头堵住一辆货车就要以超限的名义“检测”,也就是罚款。(央视《经济半小时》10月21日)

  我注意到,这样一则新闻在被媒体转载的时候,“十来个各式各样的站点”被笼统的称为“270公里设十余个收费站”。为什么国家为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运输而对车辆实施称重检测的特定场所,居然被人们稀里糊涂的统称为“收费站”?这样的误读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透过治超检测站无可奈何的沦落,将可能传导给社会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和记忆?

  有网友驳斥记者概念不清,说“什么十余个收费站,明明是检查站,治理超载的!”指责不是没有道理,270公里内的十来个站点大多数都是治超检测站,只有几个收费站。但是,概念的辨析并不能扭转人们的现实认知。对于货运司机而言,这些站点可能建筑形状不同,管理人员制服不同,执法态度不同,但在收费的问题上,统统是一样的,别无二致。日常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只要有站点就必须拿钱,至于被收走的钱是常规费用还是超限罚款,他们似乎分得不特别清。他们可能会很在意哪一个站点可以通融,比如塞给检测人员50元钱就可以合格等等,并且他们会迅速将这些信息扩散出去。这样的情形之下,你能说检测站不是收费站吗?

  治超的治理目标是确保畅通,我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检测站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交通量较大,治理工作任务较重的治超检测站,应当在主线上设置不停车预检系统,预先筛选超限超载嫌疑车辆,确保安全畅通。然而,在各地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筛选检测往往演变为每车必测。山西省吕梁市治超办常务副主任刘金平介绍,经过吕梁市兴县治超检测站的所有运煤车辆,通通都要检测。这种不惧繁琐的每车必测,表面上看似乎是对工作的负责任,实质上不过是以公众利益的名义,收取过往车辆费用的借口而已。

  这样说的意思当然不是说不该查超,而是应该综合考量,变检查为服务,立足长远,务求实效。想想看,治超这些年来,治超除了给职能部门带来大笔罚款之外,超限的现象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在可以交钱走人的政策诱导鼓励下,愈演愈烈。

  治超检测站从功能上等同于收费站,是公权力令人忧心的沦落。“治超”消失了,“检测”隐身了,剩下来的只是权力的设租与寻租、利益对权力的赎买。以眼下媒体纷纷聚焦的270公里神盘公路而言,十多个收费站点层层剥皮,确实有点“黑”。

  一堵60公里、80公里的车流长龙让人绝望,可也能够产生诗情,所谓“愤怒出诗人”。央视的报道援引了一位堵车司机用手机发来的诗句:“又是拂晓,挨饿受冷谁管着,车如潮,心里焦,望穿山坳,归乡路飘渺。”归乡路飘渺,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飘渺!我想,众议汹汹之时,或许这位诗情尚没有被堵车磨蚀掉的司机的感受,才是最真实、也是最值得重视的。(胡印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