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宣传干部三大困惑:"控制负面新闻"成主要职责(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基层宣传干部三大困惑:"控制负面新闻"成主要职责(2)
2009年10月23日 09:04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不堪借监督之名以稿谋利之扰  

  中部一些基层宣传部长告诉半月谈记者,当前有的媒体缺乏社会责任感,以稿谋利现象仍然存在。近年来,随着中宣部加大管理力度,媒体以稿谋利现象明显减少,但在一些地方,这种现象从未真正杜绝,个别记者、编辑出于个人目的,将小事炒大、大事炒恶,意图从中谋利,个别媒体则从经营角度考虑,将此作为拉广告、拉赞助、推动报刊发行的良机,对编辑、记者的刻意炒作和变相要挟行为默许甚至放纵,一些基层宣传部门不堪其扰。

  记者在安徽省某贫困县采访时,县外宣办王主任告诉记者这样一个事例:他所在的贫困县近年来为了招商引资,在县城周围占用农田建设开发区,但有些土地未批先用。去年7月,北京某媒体来了两名记者对此进行采访。县领导闻讯要求宣传部门“无论如何要把火灭了”,否则将影响全县的经济建设。

  王主任接此重任后,对记者热情接待,由于县里拿不出开发区占用土地的批件,前来采访的记者表示要就违法占用耕地问题进行曝光。王主任再三请求能否不报道。那两名记者提出县里拿5万元,他们带给报社领导“通融通融”。王主任说县里很穷,能否给2万元,对方开价最少3万元。王主任只得答应,说先给1万元,等事情办好后再给2万元。那两名记者带着1万元回了北京。几天后,一名记者发短信给王主任,说地方没有按时把剩下的2万元汇过去,让他在领导面前很没面子,为此领导很生气,要求实事求是地发稿。王主任得此消息后立即向领导汇报,领导无辙,决定还是给报社3万元,但要对方开发票。王主任经过多次交涉,对方答应给该县做半个版的正面宣传,给了3万元的发票,还让王主任自己留下5000元作为辛苦费。于是王主任亲自主笔,写了一篇对该县开发区大加赞誉的文章并配发图片,该报全文照登。但那5000元王主任没敢拿,而是交给了县报社作为办公经费。为了防止那两名记者以后找麻烦,王主任至今还保留着当初的手机信息。

  “现在一些媒体或记者不仅热衷于炒负面新闻,还互通信息,进行所谓的资源共享,一旦出了事,他们轮番前来采访,不少就是为了拉广告或牟取私利。特别是在每年报刊发行前,一些媒体更是找点事情,打电话变相要挟,希望能征订他们的报纸。如果不订,说不定哪天就会被他们找件事情炒作。而如果都订,穷县财政实在难以负担。我现在北京和省会来的电话都不敢接,一般都是要求征订报纸或拉广告的。”王主任说。

  安徽省某县委宣传部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县里发生了一起农户生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造成一死两伤。当时,上级安监部门已经进行了调查处理。北京一家网站驻合肥办事处的两名工作人员来此,表示要对这起事件进行报道。经查,这家网站并无上级主管部门,也没有备案批号。向省网宣办汇报后,因该网站服务器不在安徽,无法关闭。为了减少县里的负面报道,他只得到该网站去求情。经过两天交涉,最后网站办事处负责人提出要县里买他们的“安全生产案例光盘”,每盘2000元。经讨价还价,最后他只得买了10盘。“虽然这是家不合法的网站,但其刊登了负面新闻,传播是无边界的,因此不得不防。”他无奈地说。

  求爷爷告奶奶:“版面争夺”劳心费神

  “县领导一般都看重省报、市报的头版新闻,如果一两个星期看不到省报和市报头版刊登本县的新闻,就觉得宣传部工作不力。而县领导主要看重关于本县工作的报道,对那些真正符合新闻规律的社会新闻不怎么感兴趣。这种工作性的报道如果没有特色很难刊登,上头版更难。所以只得去公关。”大别山区一个贫困县的宣传部刘部长告诉记者。

  刘部长说,抢登头条新闻要想很多办法,例如,县里开展一项新工作,可以请省、市各路媒体的领导来考察参观,然后带他们游山玩水,联络感情,这样就有希望发头版新闻;要不就带着稿子到报社找总编,疏通疏通;或者以刊登广告换取头版新闻等。“版面争夺,主要缘于领导的政绩观。有的领导对自我宣传要求不高还好点,而有的领导好大喜功,这样我们就很难做了。”他说。

  一些宣传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为了加强宣传力度,上级部门往往考核下级宣传部门的发稿量,党委部门也给宣传部门下达发稿指标。为了完成任务,基层宣传干部只得求爷爷告奶奶,以便完成发稿任务,整日苦不堪言。

  基层宣传干部的种种困惑首先折射出当前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有的地方领导“只准报喜,不准报忧”,面对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是抓紧解决,而是想方设法隐瞒,一旦捂不住便指使属下的宣传部门花钱“灭火”、“控负”,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地方形象,实际上是怕上级“打板子”,影响了“乌纱帽”,耽误了升迁。这种错误心态与当前一些地方单一的上级考核下级的制度设计不合理有很大关系。

  其次,也反映出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对舆论监督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搞好舆论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正常的舆论监督是为了帮助地方发现问题、查找不足、改进工作,有利于地方党委、政府更好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舆论监督并不可怕,一味地“控负”更不可取。有的地方害怕媒体曝光,实质上还是欺和瞒的落后意识在作祟。

   针对一些媒体以稿谋私、以稿谋利的现象,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规范媒体的经营行为,让真正的舆论监督更硬气。(本刊记者 王圣志 郭立 程士华)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