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遗留问题困扰地灾防治 高水位运行致新险情(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三峡遗留问题困扰地灾防治 高水位运行致新险情(2)
2009年10月24日 21:3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遗留问题的困扰

  塔坪滑坡,既是新问题,也是老问题,显露出三峡地质防治未来的险象,同时也折射出过去的困境。

  据介绍,曲尺乡于1998年完成移民搬迁,集镇整体由原来的水位线下迁至现在的山上。由于迁建时间较紧,之前并没有进行详尽的地质勘查和论证。直到2002年,塔坪地区才被专业地质单位勘查认定为老滑坡。这个将曲尺乡集镇完全包裹的滑坡面积达到1.26平方公里、总方量约3080万方,属特大岩质滑坡。

  由于方量巨大,加之前期变形并不明显,在二期地质治理中,国家仅投入800多万元对集镇南面向江的局部滑体采取了建护岸和抗滑桩的治理措施。

  而据本刊记者在库区多年的了解,和曲尺乡一样,移民搬迁后建在滑坡体上的集镇不在少数,甚至如奉节、巴东等移民县城,因为周边地质普遍条件较差以及移民搬迁时间紧,都曾数易其址,至今仍然受地灾困扰。

  库区国土官员和地质专家表示,尽管在移民搬迁之初,国家就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初步勘查,但真正意义上的地灾治理始于2001年后的二期治理。其时方正式提出地灾治理属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此拿出40亿元专项资金,但此时很多移民城镇已经完成了搬迁。

  迄今,三峡地灾治理已获约120亿元资金,库区干群普遍认为治理力度不足。据反映,在二期地灾防治中,由于对投资金额实行总量控制,出现“以资金定项目”的现象,导致许多应该纳入工程治理的地灾隐患点,在最终评审中被“砍掉”,取消工程治理措施,致使在试验性蓄水期间不同程度地出现险情。

  徐兴建称,此次巫山塔坪H1滑坡出现险情,与其东侧相连的H2滑坡体不无关系,H2仅进行搬迁避让,而未进行工程治理。

  三期治理对库区地灾防治投资模式进行了改进,采用“以项目定资金”模式,由国家发改革委委托中咨公司对治理项目的方案和概算进行评估,确定概算。但是有库区干部认为,部分项目最终的治理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在蓄水期间出现滑坡险情。

  据了解,在已治理的项目中,为了节约投资,再加上对部分地质灾害体的认识不足,致使巫山、奉节、云阳等区县部分地灾治理项目安全储备不足。其中至少有11个特大型滑坡安全标准低于三期地质灾害的治理标准,存在安全隐患。

  与工程治理一样,避让搬迁方面也存在“项目”与资金不足的情况。据了解,在二期治理中,重庆市上报的避让搬迁人数为29591人。然而,在经过审查后,国家确定的重庆二期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人数只有15254人。后来经进一步争取才追加10052人。且每个人的补助标准仅为五千余元。

  三期搬迁的补助提高到一万六至两万一不等,标准提高又反过来造成二期搬迁群众存在不满情绪,不愿意配合搬迁,致使进展缓慢。

  此外,避让搬迁还存在迁建选址困难。此次临时紧急避让的罗光米一家就面临这种情况。在裂缝中生活经年,“她(罗光米)早就表示要搬,但一直没有搬,倒不是因为补助低,只提出让我给她选块安全的地盖房,一下还真不好办。”曲尺乡党委书记王柏林十分无奈。他表示,这个要求合情合理,但政府却无法做到,因为全乡地灾点多面广,山势也很陡峭,几乎找不到一片平坝,少有的平地也早被占满了。他希望国家和市级层面统筹考虑,尽快将这类移民纳入生态搬迁,进行外迁安置,以免群众一搬再搬。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