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游走于云南哈尼梯田中的日本“阿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通讯:游走于云南哈尼梯田中的日本“阿木”
2009年10月24日 23: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元阳十月二十四日电 题:游走于哈尼梯田中的日本“阿木”

  中新社记者 保旭

  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哀牢山南部,世世代代居住着哈尼族人。因为地势及哈尼人生活习惯,这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存比较完好的地区之一。

  记者近日慕名踏访了哈尼梯田最为壮观的云南省元阳县新街镇。在这里,记者常常听到当地人提起一个日本人的名字。据说,这位日本人来到新街已经好几年了,每天都提着相机到处拍照,但从不打扰别人的生活。

  日前,记者在新街镇一家小饭馆里遇到了这个说着一口略带云南口音普通话的“神秘日本人”。说他神秘,是因为很多人不理解他放弃都市的生活跑到这样一个小镇,也有人叫这种生活为“隐居”。在交谈中得知,这位日本人名字叫铃木晋,来自日本静冈县,今年四十一岁。他让记者称呼他“阿木”,“因为这样听起来更像中国少数民族名字”。

  从阿木口中,记者发现,他对中国,特别是中国少数民族十分了解。他的了解,不仅仅是表面的数量、分布,更深入到风俗习惯、心态。正如他告诉记者的,哈尼人很好客,他们只要见面都要邀约去家里做客,而且会毫不吝啬将家中最好的酒菜摆出来,就像日本人说“你好,多多指教”一样常见。这在记者与阿木相约去拜访当地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时得到证明。

  认识阿木以后,他主动为记者充当向导,去拜访一个叫金竹村的哈尼村寨。无论是当地的哈尼人的长街宴、婚丧礼、祭祀,还是当地每个村寨不同的赶集时间,阿木都了如指掌,进入金竹村后所遇到的村民都会与阿木打招呼,这让记者认同了这个导游。

  一路上,阿木向记者介绍着当地的民俗。哈尼族认为万物皆有灵,人死魂不灭,于是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民间舞蹈。男女老少都喜欢随身携带巴乌、笛子等乐器。以农历十月为岁首,传统节日主要是“扎勒特”和“矻扎扎”。 除了充当导游,阿木还不忘了拿出自己的相机到处拍照,因为他正在整理作品,准备参加一个图片展,他希望将这些真正民族的东西告诉外界,呼吁大家保护民族文化。

  阿木告诉记者,自己爱上摄影是到了元阳之后的,而选择元阳是因为这里的少数民族还比较纯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阿木作为旅游爱好者到了中国,也开始了漫长的中国游,也就在那时他偶遇了元阳,就以一个“喜欢”做理由,让阿木在回国后不久再次踏入中国,这次他选择在昆明的一所大学学习汉语和美术。

  毕业后的阿木,毅然的来到元阳安家。每天徘徊在新街镇和当地的各个少数民族村寨之间,用相机记录下所见所闻。有时,他也会到其他的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但最后还是回到元阳。他介绍,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保存得十分好,特别像元阳这样的地方,现在当地政府也十分重视保护,无论是开发旅游还是发展经济,都充分考虑对民族风俗的保护。

  阿木是个十分热心的人,经常为一些国外游客提供帮助,做翻译、买车票、当导游、找酒店。能做这些,也是因为阿木对当地的了解。

  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从金竹村回到新街镇已经是傍晚时分。阿木与记者又来到最初相遇那个小饭馆吃饭,因为阿木每天都要在这喝上几杯当地的自酿酒。共进晚餐的还有刚刚相识的一对法国夫妇带着在越南认领的两个孩子,另外一位香港的背包族。酒过三巡,阿木略带酒意,他告诉记者:“我希望能一直在元阳生活,还要找一个哈尼族女人当媳妇,到时候我就成了一个真正的哈尼族人了。”(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