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睢宁改革官方话语体系 禁说“解决不了”(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江苏睢宁改革官方话语体系 禁说“解决不了”(2)
2009年10月26日 07: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63句禁忌语言

  与“话怎么说”、“会怎么开”相比,“事怎么办”则反映了行政行为的改变。对此,睢宁县县长王军用12个字进行概括:按规矩、凭良心、讲诚信、高效率。

  王军说,要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多干暖民心的事,多办利民生的事,多办惠及长远的事。

  在睢城镇城东村,有一座架设在小延河上的桥。2003年下半年,这座桥倒塌了。由于村里经济状况不好,一直没有修,经常有车栽到桥下。村里一连打了几次报告,也没有解决。

  2008年年底的一次会上,城东村村民魏为正现场向领导提出这个问题,几天后,就有相关部门派人到现场考察。今年3月,正式开始动工;8月,这座桥就修好了。

  “这个桥比以前的还大,还好。”魏为正说,最近一两年来,明显感觉县里的官跟群众说大道理、大政策的少了,都说具体的事情,而且说到做到,不说大话。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睢宁群众上访之风很盛,县政府大门被堵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次睢宁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使信访工作“直接受益”。“事怎么办”在信访工作中收到了超出预料的效果。

  睢宁县信访局副局长王耀先说,以前,上访群众一般情绪容易激动,一些矛盾被激化,跟干部的说话和处理方式有很大关系。结果,睢宁信访量居高不下,群众甚至围堵政府大门。

  王耀先说,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对信访工作提出要求,对信访工作中的干部语言和办理方式制定了标准,接访干部与群众交流时,很少再出现“野蛮”、“冷淡”的情况。

  睢宁县信访局内部有一个小册子,是县委、县政府要求制定执行的。在这本小册子上,除了“处理信访事项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文明用语”外,还有一项“禁忌语言”,一共有63句话,是严禁接访干部对群众说的:“不知道,你问我,我问谁”、“你快点,我还有事”、“我的态度就这样,你能怎样”、“你愿意上哪告,就上哪告”、“我解决不了,愿意找谁找谁去”、“谁说的你找谁”、“等你把文件看懂了再来办理”、“就这么处理,告哪也没用”……

  “为什么一部分干部不敢担当?比如接待来访,有的干部说的话让来访者半天听不懂,模棱两可,含含糊糊。这就是这些干部说的话不符合人性特点,不符合生活规律,不符合工作需要。”王耀先说。

  事实上,王天琦每次接访的情景,也对其他干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1岁的王秀婷是睢宁县姚集镇马营村村民,母亲早年离家出走,父亲带着她们姊妹三个和大伯的一个遗孤一起生活。2008年4月,王秀婷的父亲被查出患了白血病,这个家庭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无奈之下,去年7月,王秀婷到县政府上访,遇到了正在接访的王天琦。

  “他坐在那里很和气,一点都没觉得他是那么大的官。”王秀婷说,王天琦管她叫“秀婷”,感觉很亲切,先是询问她家的情况,然后说“你还这么小,让你承受这么多压力,不公平”,并鼓励她“坚持下去”。

  后来,县民政局、慈善会分别对王秀婷给予了经济上的帮助。王秀婷父亲的治疗费用也可以在医保框架内报销,大伯的遗孤被定为“五保”,由政府供养。

  这次改革的推行,让睢宁在两年多时间里摘掉了“睢人好讼”的历史帽子。

  大白话的工作名称,另类的招商会

  在这场改革的影响下,睢宁与政府工作有关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变化,出现了许多颇具特色的表述和社会动员方式。

  2008年,睢宁开展了一次“城区排水整治工程”。这个工作名称被王天琦“毙掉”了,后来被改为“今年家里不进水”。

  “‘城区排水整治工程’是原来的名称,老百姓听着别扭不说,关键是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工程,他们对这件事就会不关心,不关心就谈不上对政府工作的支持。改成‘今年家里不进水’这个名称,好懂多了,与群众的日常生活也紧密多了。”王天琦说。

  同时兼任睢宁县委宣传部长的赵李说,行政语言改革有三大特色:一是好听,二是好记,三是好用。“好听,就是要让群众爱听,讲群众听得懂的话,让我们的语言体现民生(声)。比如现在动不动就说什么‘健康工程’、‘健康计划’,我县进行的一次全县范围的体检就叫‘政府出钱我体检’。好记,就是让我们的语言高度浓缩,琅琅上口,像‘今天,睢宁再一次出发’就展现了广大干部群众寻求突破的强大决心。好用,就是让我们的语言有执行力,比如‘我们的城市像花园’。这些语言看似主题语,实则是工作部署和效果评估。”

  睢宁经济长期落后,招商引资是一项重要工作。最近一年多来,睢宁在外地的招商会“不走正道”,令人耳目一新。

  今年6月,睢宁在台州的一次招商引资会,名叫“共创事业行动会”。县纪委书记唐健参与组织了那次活动,他说被邀请的客人一拿到请帖,就有了一份好感。

  在这个“共创事业行动会”上,第一个讲话的是睢宁人朱雪琴,3个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之一。她的出现让大家眼前一亮,因为一般先讲话的都是县长、部门负责人或书记。

  朱雪琴讲了不到5分钟,讲自己的经历,讲家乡如何好。“这传递出什么信息呢?”唐健说,“说明这个地方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这对招商引资太重要了。”

  接下来是看一个小学生的录像片,叫“有个大项目才有完整的家”,催人泪下。大意是,爸爸外出打工,他是留守儿童,他希望建成一批大项目,爸爸就不用外出打工了。

  唐健说:“先让他们心动,再让他们感动,然后才是县长出场。”

  接下来,主办方又放了一段严管干部的资料片。大家一看当地政风这么好,软环境这么好,都很有信心。

  最后出场的是王天琦,只说了5分钟,题目很简单,“用心,用力”,意思也很简单,“用心为你着想,用力为你服务”。

  睢宁的“花样百出”,也带来了直接的效果。2008年年底,睢宁真正结束了没有工业产业的历史。全国民营前100强的一家家电企业,从签订合同到建成投产只用了97天,投资达4亿元,今年二期工程又追加了4亿元。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国很多地区经济都受到影响,睢宁却逆势增长,财政收入增幅每个月都保持在40%以上,在江苏省排入前5名。(本报记者 王国强)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