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增容”怎能“透露”了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征信“增容”怎能“透露”了事
2009年10月26日 14:35 来源:检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偷漏税记录将进入个人征信系统。这是央行征信中心北京分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的消息。同时还透露,法院的执法记录也在协商中,近期有望进入信用报告,环保信息今年也进入了征信系统,公积金缴纳信息和贷款信息已于去年三季度进入征信系统(10月25日《重庆晚报》)。

  信用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支柱。完善征信系统,加强信用管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秩序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旨在完善征信系统,丰富公民和企业组织信用报告的一切努力,都值得欢迎。

  但应当指出,信用报告增容必须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权,不能在个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商业银行等机构与央行征信中心“秘密交易”,暗箱操作,让公民在尚未充分注意及充分认识对自己的不良后果和利害关系中形成信用不良记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央行征信中心对个人和企业组织信用报告内容的任何增加,都应当提前向社会各界进行正式公告,明确告知信用主体哪些信用内容即将正式纳入征信系统成为信用报告内容,从何时正式开始,相关不良信用将产生哪些不良后果,如何及时查询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以及如何提出异议寻求救济等等事项。

  目前征信系统的“增容”方式很值得商榷。其焦点主要是:一、哪些信息应当纳入信用报告,应当经过什么样的法定程序才能纳入,我国并无明确的法律规范,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用民主法治的标准衡量,对平等主体间进行交易形成的、尚未依法公开的信用信息纳入征信系统时,应公开听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而不能由央行征信中心单方决定。

  二、将公民个人信用信息秘密纳入征信系统,在信用主体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了自己的信用报告。从性质上讲,这是有关机构给公民的“下套”行为,毕竟全国统一的征信系统处于建立和形成初期,长期的涣散状态造就了多数公民信用意识的淡薄,而征信中心却在没有任何提醒和前兆的情况下“秘密收集”着他们的信用信息,缺乏基本的透明度,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信用“黑名单”,这与别有用心的“记黑账”没有本质差别。

  笔者呼吁,正在制定中的《征信管理条例》要充分反映群众呼声,进一步加强央行征信系统“增容”程序的规范力度,明确增设“听证”和“公告”程序,有效防止和杜绝信用报告增容时“透露”一下了事的不规范和不负责做法。直言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