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中学校长为何主动放弃“推荐权”?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京报:中学校长为何主动放弃“推荐权”?
2009年11月20日 04:00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北大公布“举荐权”后仅两天的时间,南师附中就率先出炉了要推荐学生的名单,不得不让人感到意外。记者采访发现,对于这个决定,学校里的反应还相当正常。同学们对这位江苏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第一人”的评价是,“文科生里他理科学得最好,理科生里他文科学得最好!”(《扬子晚报》11月19日)

  看了这样的推荐结果,不知北大有何想法。依据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初衷,是为了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根据知名人士———一校之长的推荐,就可给学生面试考查的机会。甚至有人明确指出,校长实名推荐,是为了给那些“偏才”、“怪才”以高考之外的升学路径。

  江苏这位实名推荐上北大的“第一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似乎没有达到制度所期待的效果。南师附中周副校长说,首先由学生自己报名,学校任课老师再推荐;接下来根据学校多年来已经形成的优秀学生的《推荐条例》进行评价考核;最后由学校研究决定。可见,校长基本上没有动用“推荐权”,而是将“校长推荐”变为“学校推荐”,而“学校推荐”,也就成了“综合排名推荐”。

  如果所有拥有推荐资质的中学都这样选择推荐人选,或许“校长实名推荐”,更应该叫作“学校综合推荐”。

  从目前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的具体操作看,基本上都是由学校对所有学生的学科成绩、竞赛进行综合比较,然后依次排队,在这种推荐模式之下,获得推荐资格的,事实上就是以前的保送生。当然,这是最“保险”的方法,依照这种推荐方式,校长可以不需对自己的声誉负责,也就可以轻松地以“这是学校综合评定的结果,校长只是最后签字的人”,来“消除”社会的质疑。

  在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之初,有中学校长说,要相信中学校长会珍惜教育声誉,用好推荐权。可话音未落,有校长却把推荐权交了出来。如此审时度势地把推荐名额给一个毫无“争议”的学生,尽管回避了质疑,却让大家确信校长在逃避责任。可以这样说,如果在质疑之中,有中学校长把推荐资格给了一个应试成绩排名并不靠前的“偏才怪才”,而且向大家公布其推荐的详细理由,我们或可从中看到一丝教育家的风采。

  中学校长拥有教育声誉,这是校长实名推荐的前提。这在我国中学却不普遍。从校长的产生看,均由教育主管部门任命,虽然不少地方已经推行校长职级制,但中学校长还是享受或科级或处级等行政级别,严格地说,仍旧是一级官员;从学校管理看,中学主要还是行政为主导的。所以,不是教育家办校,而是行政办校。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教育家办校,是校长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念,懂得尊重教育规律,有清晰的是非观,按教育标准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行政办校,则注重的是政绩与校长官位,办事遵循的利益原则———当没有更大利益诉求时,以中庸的方式处理争议问题,也是一条利益原则,在这样的利益原则之下,口头上表达的教育理念,在行动中就会悄然变形。

  校长推荐制作为高考改革的探索,成败与否其实寄希望于中学校长是否有教育家的责任担当,所有的质疑,其实想呼唤出这样的教育家,可现实的答案,却验证了质疑。当然,江苏这所中学并不能代表所有中学,我们也不愿意看到,校长实名推荐是以校长推荐之名,炒作一下学校的知名度,而实际上仍然因循守旧。校长推荐制在实行中所暴露出的行政办校弊端,也应被教育主管部门所重视,摆脱行政干预,回归教育家办学,任何高考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这一基础。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