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柱2日晚悄然撤离天安门广场 将择地安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民族团结柱2日晚悄然撤离天安门广场 将择地安放
2009年12月02日 23: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2月3日凌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象征民族大团结的56根民族团结柱,经北京住总集团等单位的施工,已从天安门广场全部拆除,进行回厂维护。国庆六十周年庆典期间,分列在天安门广场两侧的民族团结柱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成为节日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了永久留存这56根民族团结柱,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它们拆除迁移回厂,进行妥善维护后再择地安放。 中新社发 富田 摄


 

    12月3日凌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象征民族大团结的56根民族团结柱,经北京住总集团等单位的施工,已从天安门广场全部拆除,进行回厂维护。国庆六十周年庆典期间,分列在天安门广场两侧的民族团结柱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成为节日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了永久留存这56根民族团结柱,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它们拆除迁移回厂,进行妥善维护后再择地安放。 中新社发 富田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记者 陈建) 在天安门广场矗立了两个半月的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十二月二日夜间静悄悄地集体撤离,一如它们进驻时一样。

  九月十四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分批进驻天安门广场。它们分列于广场东西两侧,坐落在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博物馆中间。国庆大典上,高大亮丽的民族团结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更向世界无声但骄傲地宣示: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在从古老中央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没有四分五裂、兵戎相见,而是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种团结不仅是地理疆域上的,更渗透到文化和精神层面中。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中,有三根分别代表蒙、汉、满族。这三个民族曾经连续书写了北京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

  中国人对民族团结的重视,从这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的设计和构造便可见一斑:每根柱子高十三点六米,重二十六吨。柱体采用水泥和钢结构作支架,玻璃钢外包,并安装重达二十一吨的水泥底座和避雷针,可以抵抗雷雨和十一级强风。

  民族团结柱的柱头上,有金色的莲花瓣和卷草纹图案,柱础是金色的莲花瓣底座。柱头和柱础部分采用了人民大会堂东侧门柱的图案元素,寓意着五十六个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人,共同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柱体周身采用醒目的“中国红”作外装饰,每根柱子外立面上都精心雕刻出一对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民族青年男女。与舞蹈人物相对应的一面柱体上,用金色雕刻出了该民族的图腾纹样,例如代表汉族的龙图案、代表回族的清真寺图案等。

  曾一度有消息称,民族团结柱将永久留在天安门广场。对此,有的民众支持,觉得民族团结柱放在“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更能体现民族团结的内涵。但也有游人从广场风格的角度发表了不同意见:广场整体是青灰色的,比较庄严、肃穆,而大红色的民族团结柱虽然显得喜庆,比较适合节庆期间短期登场。部分游客还认为,柱子摆放过密,破坏了广场原本的通透和开阔性。

  相关部门曾组织专家对于民族团结柱的安放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证。有专家提出,团结柱属于形式的东西,不适合永久安放在天安门广场。另外,团结柱色彩太红,会破坏天安门广场的整体色调。团结柱的图案太活泼,与天安门广场气宇轩昂、简洁、严肃的风格不合。这些柱子体积过大,很容易把周边建筑的形象淹没。此外,民族团结柱比较重,可能会影响地下管线。而钢结构的柱身没有经过防锈处理,是否能长期安放存在疑虑。

  二日晚八时起,负责安装民族团结柱的北京住总集团等单位开始紧张施工,共有八辆吊车、五十六辆平板运输车对民族团结柱的柱身和柱墩进行了拆装和运输。为确保柱身不出现任何损伤,施工和运输过程中采取了捆扎、紧固等必要的防护措施。整个拆除迁移工作将历时十小时。

  为了永久留存这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它们拆除迁移回厂,进行妥善维护后再择地安放。(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