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公民待遇才是居住证制度的内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海南日报:公民待遇才是居住证制度的内核
2009年12月04日 11:19 来源:海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北京市明年将逐步告别暂住证。在全市推广有信息服务功能的流动人口居住证。北京市综治办副主任苗林表示,流管办和北京市公安局明年将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信息采集纳入立法调研,2010年在全市推广居住证。(12月2日《法制晚报》)

  不仅是北京,全国好多地方的暂住证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新型居住证。从“暂住”到“居住”虽只一字之差,但是承载了流动人口的家园渴望。笔者注意到,对居住证制度改革,有人叫好,但也引发了“换汤不换药”、“新瓶装老酒”的质疑。从暂住证到居住证,到底能给流动人口带来多少政策红利呢?

  毋庸置疑,居住证取代暂住证,体现出政府对流动人口权利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以笔者的理解,居住证除了管理更加人性化,方便城市管理流动人口以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具体待遇也应该体现出来。北京市综治办副主任对流动人口真正关心的就业、教育、住房、养老等核心权利并没有作出解释。因此,居住证比暂住证好在哪里,实在让人看不出来。

  其实,居住证取代暂住证,只是政府转变了流动人口的管理方式而已。问题的关键应该在于城市是否给流动人口平等赋权,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能否共享发展与改革的成果。

  流动人口真正需要的是权利平等,而不是居住证制度。如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利得到维护,不需要这证那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证明身份,行使权利。制度还是要靠人去执行,流动人口的权利关键在落实。在我看来,居住证制度只是重视流动人口权利的起点,并非激活流动人口权利的破冰之响。

  不仅是北京,其他地方也在关注、关爱流动人口。比如,深圳市代市长说“农民工概念正在消失”,太原市最近也取消了暂住证,称流动人口为新市民,将流动人口子女纳入城市义务教育序列,建立流动人口社保体系、住房体系,设立农民工日,等等。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流动人口与市民权利不平等的问题依然存在。如同工不同酬、同命不同价,流动人口维权存在瓶颈。除了苦脏累的岗位外,城市设置就业户籍门槛,等等。由于生活的压力、老板的霸道、法律制度的瑕疵,不少流动人口处于城市的边缘。比如,有的城市把外地户籍人员排除在住房保障、扶危济困、教育、养老等政策范围之外;第一代农民工到达退休年龄,难以在打工城市退休,流动人口子女高考无门,就是佐证。

  因此,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关键不在居住证取代暂住证,而在于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权利得到尊重。从制度层面对流动人口平等赋权,全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尊重流动人口形成风气,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包容胸怀,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当然,在城乡二元结构、户口附加值与公众身份情结尚未根本改变,户口尚不能自由迁徙的现实面前,指望一纸居住证让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平起平坐过于理想化。要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的权利问题,离不开政府为他们撑起更大的权益保护伞,也期待彻底打破身份界限,剥离户口附加值,建设公民社会。

  如果城乡二元化结构被彻底打破,每一个公民都被纳入权利保障视野,一张身份证证明身份,权利通行全国,根本不用居住证替换暂住证,流动人口也会退出历史舞台。  □ 胡 艺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