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信息化蓝军”(组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揭秘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信息化蓝军”(组图)
2009年12月07日 09:03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第二炮兵深入开展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实战化训练,探索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和导弹基地集成训练特点规律,研发新一代网络化模拟训练系统,“信息化蓝军”和作战实验室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题记·摘自《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

  群山连绵,林海苍茫,第二炮兵某合同战役战术训练基地就驻扎在这里。

  山麓林畔,一座座驻训营房和导弹发射场坪星罗棋布。曾经沉寂静谧的山林,因为一支支导弹劲旅的纷至沓来而喧闹起来。

  在训练基地近年来的驻训记录上,可以找到第二炮兵序列中诸多导弹旅的代号。每个代号背后,都有挥不尽的烽火狼烟。他们与基地信息化“蓝军”对决,演出一场场战法对抗、导调考核、战力评估活剧。

  可以说,这些记录就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版的“华山论剑”。这里记录着让军人刻骨铭心的胜负荣辱——“过五关”的还想再来“斩六将”,“走麦城”的总惦记着来报一箭之仇。

  第二炮兵“信息化蓝军”,寄托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打造“砺剑石”和“试剑石”的梦。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建设这样一支“信息化蓝军”,折射着第二炮兵砥砺神剑的智慧和勇气。

  战略导弹部队需不需要“蓝军”

  “蓝军”,中国军队对训练“假设敌”的特有称呼。

  像许多“蓝军”一样,这个训练基地的“蓝军”也不是张灯结彩挂牌开张的。这些年,他们与前来驻训的部队一次次交手,逐步完成角色定位,逐渐露出“庐山真面目”。

  记者试图追根寻源,“第一任蓝军司令是谁?”但已很难得到明确答案。基地司令员胡玉明告诉记者,从最初担负驻训部队的训练保障任务,到一步步成为驻训部队的“对手”,官兵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当他们为“信息化蓝军”这个响亮的称号而欢呼时,已很难说清经历了多少坎坷。

  其实,“原命题”并不复杂:战略导弹部队需不需要“蓝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又应该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这的确是个巨大的问号。导弹拔地而起,呼啸飞行,到千万里外直刺末区、轰然爆炸,战略导弹部队打的不是短兵相接、战壕对垒。这支部队似乎天然没有对手,非对称的对抗检验很难触及其核心军事能力。

  正因为如此,要建设一支能与战略导弹部队“争锋对弈”的“蓝军”,谈何容易!

  请教相关领域的军事专家学者,得到的答案非常一致:难!这样的“蓝军”,我军历史上没有,国外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

  路,从来都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在这片莽荡浑阔的山地上,这个训练基地踏上了创建“蓝军”的艰辛开拓之旅。

  今天,他们已经针对第二炮兵部队在复杂战场环境下作战可能面临的各种现实威胁,构建起一支集信号模拟、电磁干扰、精确打击和侦察监视等战场仿真功能于一体,适应各型号导弹部队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适应性、对抗性、检验性、研究性训练和武器装备效能检验评估需求的“蓝军”,为推进第二炮兵军事训练转变,提高整体作战能力提供了练兵平台。

  从需不需要“蓝军”,到建设一支什么样的“蓝军”,这个训练基地的探索实践始终秉持着一种变革的勇气和转型的前瞻。在基地领导看来,计算机“深蓝”之所以能打败世界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就在于它能够计算出下一步棋的所有可能。从这个角度看,军队在战争准备阶段的训练,就在于规避一切战斗力漏洞,获取一切打赢要素。

  回首往事,“信息化蓝军”作为“磨刀石”的意义正在于告诫砺剑人:得失比胜负重要,问题比答案珍贵,思维比思想关键,火种比火把重要。作为“试金石”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那种“船头瞭望式”的引导与提醒。

  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蓝军”不是一支部队,而是未来战场。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