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晚报:学童绑架案的传言止于公开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沈阳晚报:学童绑架案的传言止于公开
2009年12月09日 16:48 来源:沈阳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期,深圳连续发生多起小学生被绑架案的消息以网络和短信传播的方式快速蔓延,引发学生家长的集体担忧。由于官方消息迟迟未能发布,学生家长防范无措。直至8日晚,深圳市公安局才公布了部分案件的详情。

  信息被堵塞,传言就插上了翅膀,这已经在无数公共事件中得到证实。尤其是像“小学生被绑架”这样影响社会治安,危及民众安全感的恶性刑事案件,其破坏力的大小,直接与信息公开的程度成正比。然而与网络和短信四处传播,家长手足无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圳警方居然是一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暧昧态度。要知道,一个月前他们在扫黄行动中,是何等的威武和高调啊。

  警方的失语,直接加剧了市民的恐惧感。到目前为止,事件的真实性已经无可质疑,需要证实也是市民迫切获知的,乃是绑架案的杀伤力和波及范围,以及案件侦破情况的进展。考虑到网络和短信传播方式的随意性和分散性,目前流传的有关小学生被绑架案的信息,难免有失真甚至是夸大之处,因而市民恐惧感的最大来源不是绑架本身,而是迟迟等不到官方的信息发布。因为没有可以信赖的信息通道,民众只能见风就是雨,只能对事件做出最坏的想象和打算,绑架案也就难免在信息真空中被无限放大。

  在现代文明社会,一个公民有“免于恐惧的自由”,其最可能适用的场景,就是在一些涉及公共安全的公共事件上,政府有责任利用自身的公信力,通过信息公开透明等一系列的举措,让公民相信,有公权力的庇护,没有什么事情是可怕的,正义终归会战胜邪恶。

  所以,当深圳学童绑架案已经满城风雨,让市民丧失安全感的时候,信息公开已然成为稳定社会和抚平公众紧张情绪的必要途径。在这个意义上,深圳警方的表现,不亚于制造了另一种绑架案,即以自身公信力为赌注,绑架了市民的知情权和安全感。第一起绑架案发生后四个月,又发生了第二起绑架案,这一回再没有那么幸运,孩子被残忍地撕票。如果信息能够及早公开,家长和学校得到警示,绑匪感受到震慑,那么以后的悲剧是否可以避免呢?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如果…… (吴龙贵)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