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基因组》公布 解答熊猫不爱吃肉之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大熊猫基因组》公布 解答熊猫不爱吃肉之谜
2009年12月15日 14:14 来源:四川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作为我国的濒危野生动物大熊猫,难道将摘掉濒危的帽子,破除灭绝传言?12月13日,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领衔、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参与的合作研究成果《大熊猫基因组》被公布,这份从2008年持续至今的项目在报告中认为,大熊猫不会濒于灭绝。这样的说法,很快就引起了大熊猫专家的大讨论。

  首次提出

  为啥不爱吃肉?

  大熊猫基因T1R1“失活”

  去年3月,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加拿大、英国、美国和丹麦等国家的科学家联合参与的国际“大熊猫基因组研究”项目启动。大熊猫“晶晶”成为国际“大熊猫基因组研究”项目的首个测序对象,它就生活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也是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原型之一。

  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提供的材料上指出,本次项目研究表明,大熊猫有染色体21对,基因组大小2.4G,重复序列含量36%,基因2万多个,这在已经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物种中与狗的基因组最接近,也支持了大多数科学家所持的“大熊猫是熊科的一个亚种”的观点。为何大熊猫不爱吃肉的问题也得到了解答,专家们本次经过对同源基因的分析发现,大熊猫不喜欢吃肉主要是因为一个基因T1R1“失活”了,无法感觉到肉的鲜味,但大熊猫本身没有能够消化竹子纤维的基因,消化竹子纤维则主要靠胃肠道细菌群。这份报告中还首次提出:“经过二倍体测序,证明大熊猫基因组仍然具备很高的杂合率,从而推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不会濒于灭绝!”

  争论四起

  种群逐年壮大

  大熊猫摘掉濒危帽子?

  大熊猫的生存状态究竟处于怎样的境况中呢?今年在成都召开的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显示:2008-2009年全球大熊猫圈养繁育情况良好,共繁殖大熊猫41胎61仔,幼仔成活率达90.1%。目前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已有294只,基本达到过去拟定的圈养大熊猫300只的发展目标,明年种群数量将超过300只,这意味着圈养大熊猫种群已基本达到种群自我维持的状态。

  该报告刚一出炉,就有网友在各大论坛上进行质疑:一些“假如大熊猫圈养种群已达300只,是否表明大熊猫脱离濒危状态”等提问四起。12月11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孙扎根在当天举行的中国洞庭湖国际观鸟节上也表示,我国的朱鹮、丹顶鹤、大熊猫和兰科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目前已摆脱了濒危状态。孙扎根的说法是基于我国一直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工作上的,由于我国累计建立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006处,总面积18.4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8%;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3处、国家湿地公园38处、国际重要湿地36处,因此通过建立保护区和有效的管理,中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49%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因此,朱鹮、丹顶鹤、大熊猫和兰科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恢复发展。

  结论针对个体

  不会灭绝是指“健康”

  “基因组的报告指的不会濒于灭绝,只是对大熊猫晶晶个体所得出的结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心主管沈富军认为,该研究的基因组样品取自大熊猫“晶晶”,而并非是对群体的研究,此外,该结论也只是针对大熊猫“遗传多态性”而论。

  “在圈养大熊猫起步时,由于大熊猫来源珍贵,因此一两只生殖能力强的大熊猫往往承担了大部分繁殖任务。”沈富军说,如在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与大熊猫“盼盼”有亲缘关系的大熊猫就占了17%。“本次结论的意义在于,消除了我们对圈养大熊猫近亲繁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担忧。”沈富军表示,这是由于大熊猫工作者一开始就把遗传安全作为大熊猫种群安全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近亲繁殖的结果不光是影响大熊猫的基因表现,而且容易造成死胎,大熊猫幼仔的生存能力下降,同时也违背了人类繁殖大熊猫的初衷。”据沈富军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圈养大熊猫之间的“换亲”得到了国家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各大研究单位展开合作与交流,因此有效地避免了圈养大熊猫近亲繁殖带来的问题。

  终极目标“保护大熊猫”

  是指保护整个生态环境

  大熊猫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物种,目前的数据是:世界上的野生大熊猫仅存约1590只,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省周围的崇山峻岭之中,被称为“活化石”。沈富军肯定了本次研究成果的意义,他认为本次大熊猫基因组研究成果填补了大熊猫基因组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空白,将从基因组学的层面上为大熊猫这种濒危物种的保护、疾病的监控及其人工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不过,大熊猫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指出:“一个大熊猫个体基因图谱不能说明大熊猫整个种群的实际状况。”他的研究小组曾对秦岭大熊猫进行了长达13年的野外和实验室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秦岭大熊猫的DNA具有多样性、目前还没有下降到近亲繁殖的程度,因此野生大熊猫也完全有能力生存和繁殖后代。“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也是大熊猫保护者的最后一道‘防线’——野生大熊猫保护。保护野生大熊猫,首先要保护自然形成的大熊猫野生‘庇护所’和维持大熊猫的野生种群数量。”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认为,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大熊猫普查工作开始开展了大熊猫科研工作,人工繁育的成功表明对大熊猫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最终的大熊猫保护还在于保护其栖息地,因为终极目的是让圈养大熊猫走向野外:“假如栖息地被破坏,环境恶化,大熊猫如何生存?因此我们平常总说的‘保护大熊猫’指广义,是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保护整个生态环境。”(华西都市报记者徐洁莹)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