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英雄:一往无前谱写撼人心魄的时代凯歌(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空军英雄:一往无前谱写撼人心魄的时代凯歌(3)
2009年12月22日 17:43 来源:央视《军事纪实》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李中华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国土防空的英雄誓言

  国土防空中的英雄代表杜凤瑞,用一腔碧血实践了自己的蓝天誓言。

  1958年10月10日,6架敌机偷袭福建沿海,杜凤瑞与战友们升空作战。当一架敌机炮击长机时,他一边呼叫长机摆脱袭击,一边向敌机射击。长机脱险,杜凤瑞却陷入重围。他临危不惧, 沉着应战,击落一架敌机,不幸自己的飞机也被击中。他驾驶着受重伤的飞机,咬住敌人穷追不舍,击落第二架敌机后才跳伞离机,空降时遭敌袭击,壮烈牺牲。杜凤瑞的英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全国人民,他生前所在的飞行大队被国防部命名为“杜凤瑞大队”。

  构筑国家天空安全屏障的,不仅有叱咤风云的空中英雄,还有默默奉献的地面英雄。1958年10月,人民空军的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在北京正式成立,某高射炮团团长岳振华受命担任导弹2营营长。一年后,导弹营形成了战斗力。1959年10月7日,一架美制RB—57D侦察机从浙江沿海进犯大陆领空。它凭借其高度优势,越过歼击机的层层拦截,沿津浦铁路径直北上。11时15分,敌机距北京东南480公里时,岳振华指挥部队进入一等战斗准备。12时04分,岳振华果断下达了攻击口令,顷刻间,敌机在万米高空粉身碎骨。

  这惊天动地的一击,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第一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先例。

  1962年9月9日,岳振华又指挥导弹2营在江西南昌,击落一架凭高度和性能优势一直横行无忌的U—2型高空战略侦察机,一时成为震惊世界的头号新闻。

  这之后,根据敌变我变的原则,2营指战员灵活运用战术,采取反干扰措施,六进西北,五下江南,行程几十万公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三次击落U-2高空战略侦察机,成为世界上击落U-2飞机最多的导弹营。

  地空导弹2营荣获了“英雄营”的荣誉称号。1964年7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英雄营的全体官兵。据说,这是毛泽东建国后接见过的惟一一支整建制部队。岳振华被授予“空军战斗英雄”的称号,并成为解放军里极为罕见的“大校营长”。

  驻守在海拔5374米高山上的甘巴拉雷达站,是世界上最高的人控雷达站。一代代的官兵们,在空气稀薄的高原禁区,艰苦奋斗,忠于职守,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置了许多飞机的偏航险情,安全引导巡航飞机和民航班机30多万架次,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雷达站”的荣誉称号。

  六十年风雨兼程,人民空军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个人和英雄集体,他们放射着永不熄灭的光芒,把国家天空装点得格外壮丽。进入21世纪以后,空中力量的作战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武装了当代最尖端技术的空军,将以国家代表队的整体面貌出现在未来战争中。“王牌飞行员”将越来越深地隐入历史。但王牌精神却与世长存,溶进了每一位空军官兵的血液之中。

  中国空军某试飞团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团队。在团史馆里众多的奖状中,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这个英雄团队颁发的金质奖牌,显得格外醒目。正是一个个勇于挑战死神的“试飞英雄”,铺就了人民空军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之路。李中华就是这个英雄群体中的杰出代表。

  2005年5月20日,李中华和战友试飞“诱发振荡”课目。飞机正常地完成两个状态的试飞后,以高度不足500米、时速270公里准备着陆。突然机载系统报警,电传系统停止工作。在飞机急速扑向地面的惊险时刻,李中华用7秒钟完成了拉杆、蹬舵、切断电传操纵系统、关闭变稳系统等一系列动作,在距地面200多米的高度,使倒扣下坠的飞机从“休克”状态起死回生,挽救了自己和战友的生命,挽救了极其宝贵的试验数据 ,挽救了唯一一架“国宝级”特种飞机。2006年3月25日,胡锦涛主席亲切接见了李中华,称赞他“不愧是我军飞行员的优秀代表”。

  李中华的战友们续写着新的英雄诗篇。2009年3月7日下午,航空兵某团副团长、特级飞行员李峰驾驶歼-10战机,执行战术机动任务。在距机场54公里、离地1170米高度时,发动机出现严重故障。临危不惧的李峰,在地面指挥员引领下,操纵着失去动力的飞机,在空中滑行1分44秒后安全迫降 ,成为成功处置国产单发新型战机空中停车故障、安全返航的第一人,被授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航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精神的凝聚。空军英雄们以一往无前的勇敢精神、科学精神、挑战精神、献身精神,谱写了并继续谱写着一曲曲撼人心魄的时代凯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