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寒潮齐袭北京 城市应对能力接受考验(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大雪寒潮齐袭北京 城市应对能力接受考验(4)
2010年01月05日 10:20 来源:北京电视台-天下天天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小片4:欧洲遭遇大雪严寒天气

  在英国,大雪使得大部分地区的道路交通和地铁运营受到严重影响。欧洲最大的机场--希思罗机场延误许了许多国内国际出港航班,机场21号发表声明说,航班延误和取消状况还将继续。

  德国大部分地区近日持续降雪,最低气温一直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巴伐利亚州冯腾湖甚至出现零下33.6摄氏度的极端气温。警方说,从18号晚间到20号,由于高速公路结冰,仅北威州就发生交通事故1100多起,导致100多人受伤。

  受强降雪影响,法兰克福机场21号上午再次取消40个航班的起降。法兰克福机场发言人说,截至20号晚,机场因大雪共取消或延误约230个航班,数千名乘客滞留机场,部分乘客被安置到宾馆。

  主持人:相关的情况我们现在来连线国家气侯中心的研究员王永光。王先生你好,针对这样的天气现象,从气侯的角度您能不能给我们分析解读一下。

  电话连线:国家气侯中心 王永光 研究员

  北京地区元旦假期期间,平均的降雪量为4.3毫米,属于暴雪量级。这个降雪应该在历史上,两天的时间下那么大是比较罕见的。

  降雪之后还有马上降温的寒冷天气。实际上十月底以来,整个东北华北地区气温普遍偏低。像这种情况,元旦期间的世界不同的地方也有所反映。那么东北、华北的低温,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国和俄罗斯西部地区,是一个低温带的一部分。在这期间呢,

  元旦期间,北美的美国西部和加拿大西部也发生了低温事件,所以说,我们国家的这次低温事件也不是偶然的,和全世界的气候都有联系。

  主持人:另外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就在几天前,2009年年底,欧洲大部分地区和美国也遭遇暴雪和寒潮袭击,而且在德国这个数据说甚至出现了零下33.6度,创下一个欧洲有记录以来气温最低值。很不幸的消息,有很多人被冻死了,而且欧洲之星列车因为大雪降温遇险海底。面对这样极端的天气,来看一看国外应对这样极端的天气采取哪些措施,来看一下。

  小片5:各国如何应对极端天气

  美国华盛顿面对60多年来最大的大雪,当地政府部门提前作出了非常准确的天气预报,并及时地发出了警报,在市政府的网站上发布声明称,这场大风雪可能是多年来所见最严重的一次,希望人们提高警惕,尽量留在家里减少外出。同时,政府部门调集了600名国民警卫队士兵,随时准备帮助那些被困在路上的人和在大雪中遇到紧急情况的人。铲雪车也随时在路上作业,尽量保持路面畅通。

  俄罗斯莫斯科市政府计划在每年11月中旬至来年3月进行人工驱雪。市政府将雇佣俄罗斯空军向云层上喷洒碘化银、干冰等化学物质,将雪阻挡于莫斯科市外。据介绍,“无雪计划”至少能帮助减少莫斯科城1/5的降雪量。

  瑞士在暴风雪来临前加强预报,寻求新装置新技术减少雪崩,监控雪道,提供“生命包”气囊滑雪服;德国在中小学开展灾害预防教育,加强公众防灾意识。

  主持人:好,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国外应对极端天气他们采取的一些措施,我觉得其实有些措施也蛮有意思的。不知道张老师怎么看?

  张郇:当然了,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做法。但是实际上在国外,它对像这样的暴风雪的这种极端天气,有些城市它也是措手不及,因为从气侯上讲起来,有一些城市是它每一年都有大雪,大雪或者说路上结冰,机场有的时候关闭,已经变成他们冬季的一种常态。有一点,可能随着北京如果说以后每年都会下这么大的雪的话,我们有些东西也会变成一个机制,因为实际上像欧美很多国家它就是所谓的“下雪日”,就是下大雪这一天,学校会放假已经成为一个惯例了,已经成为惯例。你看我们北京这次停课了,那么下一次是不是有一个标准,说降雪量到多少就再发一个什么颜色的一个警报,那所有人都知道明天中小学不上课。当然这取决于这种情况在你这里是不是很常见。

  主持人:段女士,其实我觉得这个张先生的提法和建议,很有意思。

  段老师:我觉得这一次中小学生放假一天非常好,所以今天车也少,很人性化,而且也不在乎这一天。这样的话,家长也安心了,孩子们也安全了。

  主持人:家长安全的去工作。

  段丽:小朋友在家里休息。他在家里复习一些功课,这个安排非常好,如果不是这样,又是假期后的第一天,可以想像路上的车,又有那么厚的积雪,真是会很混乱的。

  主持人:那么面对马上到来持续的寒潮,我想这也是电视机前的各位非常关心的,我们通过一个片段来看一下相关的信息。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