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军:农民身边的信息警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周俊军:农民身边的信息警察
2010年01月06日 14: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周俊军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周俊军是江西省瑞昌市公安局肇陈派出所洪一乡警务室民警,从警4年来,他扎根山区,不断创新农村警务工作模式,被农民称为“身边的信息警察”。

  一台电脑、一架相机,他用最简陋的设备构建出先进的工作平台

  2005年,周俊军成为瑞昌市公安局的一名普通民警。2006年8月,周俊军主动提出到离城80多公里的肇陈派出所工作。他被安排到洪一乡担任驻乡民警,这里离派出所还有八九里山路,周围是连绵起伏的大山。因为地处偏远,又两省交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治安环境异常复杂,但周俊军无怨无悔,他认为,越是艰难的地方,越能磨练意志、提升业务。

  刚刚接手工作,周俊军很快发现,因为道路等情况不熟悉,出警时往往十分被动。曾经有一次,两户村民因土地纠纷发生争吵,周俊军接警后赶到现场,架已经打完了,人也被打伤了。周围的群众埋怨,如果警察早点到,就不会打成这样了。此后不久,又一件让周俊军感到被动的事发生了。征兵政审时,一位应征青年需要派出所出具证明材料。找群众了解时间来不及,但周俊军手上又没有可用的完整资料,他只好把前任民警留下来的台账和笔记一本一本的翻。足足翻了大半天,才找到有关这位青年的记录。

  所有这些,周俊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改,必须得改。他暗暗下定决心,搞信息化。周俊军把想法跟所里作了汇报,得到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但作为一个最基层的山区派出所,能够提供的最大支持,也无非是把所里唯一的一台老电脑、一架照相机给周俊军使用。

  可以想象,这是一个怎样艰难的过程!洪一乡是个山区,面积100余平方公里,两省交界线近90公里,11个行政村,4586户居民,1万7千余人口。要把所有信息一条一条的采集、整理、分类,然后进行信息化处理,不要说一个“门外汉”,就算是一支专业队伍,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但周俊军没有畏惧,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干下去。从2006年10月份开始,周俊军的生活规律被彻底打乱。他每天天一亮就出门,挎着背包,骑着摩托,穿行在山道田埂之间。晚上则要天完全黑下来,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警点,方便面成了他最常吃的食品。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周俊军从来没有放缓过自己的脚步。2007年6月的一天,周俊军在北港村采集信息。回来的路上,天气突变,下起了瓢泼大雨。周俊军用塑料袋把笔记本和相机包好,冒着大雨往回赶。天已经全黑下来了,大雨冲击下的山路变得泥泞不堪,周俊军一次又一次滑倒在地上。等他回到警务室的时候,浑身上下被泥水浸透,脸上、手上、脚上被擦得到处是伤痕。解开塑料袋,资料和相机却干干爽爽。换好衣服,吃上一包方便面,周俊军又趴到电脑前,整理来之不易的信息。

  由于使用率太高,相机坏了,所里给他重配了一架;电脑旧了,乡政府主动提出给他换了一台;那辆朝夕相伴的摩托,也已经不堪重负,让人感觉随时都可能散架。但周俊军丝毫没有因此而松懈。一年多来,他行程6000多公里,跑遍了洪一乡的每一个角落,拍下了2800多幅照片,记下了5000多条文字,制作了400多张表格。

  又一个更艰难的过程开始了。作为“门外汉”的周俊军,必须把这一大堆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周俊军一天到晚坐在电脑前。眼睛红了肿了,滴上几滴眼药水;腰酸背痛了,自己用手捶一捶。为了逼真地在电脑上显示山村道路,他曾经花费了数个月的时候,反反复复试,丢在地上的草稿厚达两尺多。没有老师教,他就利用休息时间跑到广告公司,站在背后悄悄的看人家业务员怎么画图、怎么制表、怎么编辑。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12月,经过400多个日日夜夜的苦战,周俊军的“洪一乡警务信息平台”初步建成。住户方位、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服务群众五大版块,37个分类,几乎涵盖全乡上下的各个方面。与此相应的,则是身体强壮的周俊军,整整掉了20多斤肉!周俊军的“信息平台”彻底改变了基层警务工作的被动局面,过去办案受制于人情、受制于客观条件的现象得到极大改观。

  警务信息平台,是犯罪的克星,群众身边的守护神。农民朋友称它为“百事通”, “流动的警务室”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直接从基层一线创新出来的警务信息平台,有着惊人的实用价值。周俊军警务信息平台很快彰显了快捷、灵便、准确的警务效能,一年多来,为相关工作和群众服务100多次。

  信息查询,一点就灵。2008年3月4日,周俊军接到外省同行打来的一个紧急协查电话,让他帮助查询洪一乡的方某有无前科。按照传统的工作方法,必须到档案室查阅资料,最快也要半个小时。周俊军打开警务信息平台,不到一分钟就查明了情况,并给予回复。同行民警忍不住称赞道:“你的工作效率真高,佩服佩服!”

  去年,周俊军在走访调查、采集信息时,发现洪一敬老院有23名孤寡老人,因为入院时没有办理户口手续,而民政部门要给这些老人发放补助资金,需要他们的户口簿才能到帐,院长十分焦急。周俊军知道后,立即打开信息平台,把他收集到的人口信息与敬老院的老人逐个进行了核对,不到半天,23名孤寡老人的户籍资料全部收集完毕,接着他就带着这些完整的资料向所领导和局户政科汇报。由于资料准确、完整,局领导和业务部门迅速批准了为这些老人补录户口的申请,而且免除了所有的工本费。不到一星期,23本户口簿送到敬老院老人们的手中。老人们笑了,院长如释重负,周俊军心里也涌出些许欣慰。一年多来,他利用信息平台中各种资料的有利条件,准确而快捷地上门给群众送居民身份证3000多张,代办各类证件200多次。

  抓捕逃犯,一点就灵。2007年10月,湖北省阳新县公安局洋港派出所民警到肇陈派出所抓捕一名在逃的犯罪嫌疑人陈某。据可靠消息,陈某就躲藏在洪一乡北港村的亲戚何某家中。接到协捕指令的周俊军立刻打开电脑,利用平日里辛勤构建的“洪一警务室信息平台”,不到一分钟就锁定了何某住所的准确位置和周围环境,如此高效率无误差的查找,让前来追逃的民警感到十分惊讶。当晚顺利抓获陈某后,连何某的邻居都没听到什么动静。湖北民警对能够这样顺利抓获逃犯感到不可思议,竖起拇指夸赞:“不是亲眼所见,真是不敢相信,你的办法真神啊!” 事后,湖北省黄石市公安局还专程组织人员前往洪一警务室参观学习。

  耕牛走失,一点就灵。2008年1月9日,洪一乡王司畈村的王义元到洪一警务室找到周俊军,说他的一头牛1月8日走失了,最近在湖北省阳新县洋港镇找到了,但是对方为了防止别人冒领,要王义元拿出证据证明这头牛是他的。可是这耕牛一不会说话,二没有刻名字,如何证明这头牛是自己的呢?焦急万分的王义元想到去年周俊军为他家的耕牛照过相,便匆匆找到他。周俊军听说后马上带上笔记本电脑一起到了小港村,打开信息平台给对方一看,耕牛档案里王义元家耕牛的详细情况和各项特征与小港村捡到的牛完全吻合,他们立即心服口服地把牛归还给了王义元。

  物品丢失,一点就灵。2008年6月22日上午,洪一乡朱湾村村民朱亮焦急万分地赶到警务室找到周俊军,说他今天从北京回来,刚下车发现旅行包不见了,内有衣物和6000元现金,很可能是落在班车上没有拿下来。周俊军问他是乘坐哪辆班车回来的,他记不清楚,周俊军打开信息平台,调出洪一乡所有班车的信息让他看,他一见就看出是洪一乡曹钟平的班车。确定后,周俊军根据其信息里的号码与曹钟平取得联系,曹钟平回答确有一个跟朱亮描述一样的旅行包,周俊军交待曹钟平保管好该行旅包,在肇陈集镇稍作停留,让所里的民警上车去拿下来。前后不到十分钟,朱亮的旅行包失而复得。朱亮激动地说:“没想到家乡的警察也有这么先进”

  电缆被盗,一点就灵。洪一乡电缆线和通信基站多数都建在江西湖北两省交界的山头上,过去经常被不法分子盗窃。周俊军得知后,协助管理部门在通信设施上安装了5个防盗报警器,并与他的信息平台相连,能够做到随时监控。2007年5月,周俊军出差,电脑信息平台显示报警,他立即打电话给管理站,不到十分钟,管理人员赶到事发地点,窃贼跑了,但电缆留了下来,从此再也没有发生电缆盗窃事件。

  救助群众,一点就灵。2008年9月1日上午11时许,在大畈砖厂附近的公路上,一年轻人骑摩托车摔倒在路边,昏迷不醒。事发地点距瑞昌市区70多公里,打120求救已来不及,而派出所离现场也有12公里,村民发现后,立刻想到了周俊军,便打电话求救。接到电话后,周俊军立即打开笔记本电脑,登录信息平台找到了大畈村卫生所医生电话,和医生取得联系后,让医生先行抢救,自己马上赶到。周俊军赶到大畈村卫生所时,医生告诉他:“你的电话太及时了,如果再迟一步,生命就有危险。”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