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全民除雪”真的只是一个传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京报:“全民除雪”真的只是一个传说?
2010年01月08日 03:41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元旦大雪之后,有这样两则新闻:

  一是,截至1月4日14时,北京共撒融雪剂29471吨。一场雪撒近3万吨融雪剂,相当于过去5年冬季使用量的总和。在北京的马路上,随处可见大片大片白花花的盐渍。

  二是,1月5日晚10时,连续清扫四天积雪的环卫工人王长荣突发脑出血,送医抢救。夜以继日的高强度劳动,使北京环卫工人的体力已达极限。

  以上,就是这次大雪应急所付出昂贵社会成本的一部分。2008年整个冬季,北京使用的融雪剂还不到3000吨。尽管有人说现在的融雪剂是“环保型”的,但实际上,解决融雪剂的危害至今还是世界难题。可以想象,3万吨融雪剂,会给道路桥梁、生态植被、地下水造成多大的影响。

  环卫工人的艰辛也是社会不能承受之重,王长荣被新闻关注到了,可他的背后有着更多感人的故事:有人在岗位上累倒,有人十指被融雪剂蚀裂,有更多人连续多天加班不能休息。的确,每个市民都应该向他们致敬,可是,他们毕竟是血肉之躯,也需要睡眠休息。怎能忍心看着他们累垮?

  大雪应急,最核心的两个字就是“除雪”,现在看来,依赖融雪剂以及环卫工人单兵种作战的除雪模式,弊端已充分显露。有人呼吁“增加机械除雪的比重”,但采购机械的成本昂贵不说,且极端暴雪天气毕竟是少数,如果大量配备除雪机械,必然造成设备闲置和浪费。

  怎么办?全民除雪。当然,“全民”只是一种理想,但唤醒民间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力参与除雪,无疑是最现实的办法。

  也有人建议政府应一声令下,让各单位“自扫门前雪”,否则处罚。这或许真能组织一些人参与扫雪,但是,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用行政命令式来应对危机,常常无法回答“扫雪怎么成了我的义务?”的质疑。

  全民除雪,本来是我们曾经的传统,但是现在好像被遗忘了,用一句时髦话:成了一个传说。

  真的吗?

  我们坚持认为,在民间,志愿者精神从来就不曾缺失。想想2008年的汶川地震,还有北京奥运,志愿者们表现得多么充满朝气与活力!

  市民为什么没有积极参与除雪?一方面,当然是社会组织化不足,志愿者网络不发达,导致民众无法被有效动员起来;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只是单纯“号召”,缺少更实质的动员和扶助措施。

  比如,有太多人想为除雪出力,可问题是,他们既没有工具,也没人将他们有序地组织起来。还有许多人认为,有环卫工人、物业工作人员除雪足矣,他们可以置身事外,因为他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有空泛的“号召”,而不是打动人心的说服。

  让更多市民参与除雪,政府不仅要“号召”,更要积极去“组织”。这里的“组织”,当然不是行政命令式,而是通过公务员示范、向社区单位提供物质帮助、改革制度等手段,提高社会的自我组织能力。如,政府帮助社区建立起沟通、互助人际网络,建立和利用各种公益团体(比如已有的环保NGO);还如,政府在雪情之前向各个社区单位发放扫雪除冰工具,通过在媒体上刊播公益广告,说服民众参与扫雪;此外,扫雪除冰若不幸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政府将承担起保障责任等。

  城市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应对任何危机,单靠政府不可能快速化解,如何明晰政府的责任,并保障民众的权利,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政府与公民的新型合作机制,这次大雪是一个契机,值得好好总结。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