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副外长傅莹成功应对西藏问题被赞"危机大使"(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外交部副外长傅莹成功应对西藏问题被赞"危机大使"(3)
2010年01月10日 06:18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本周人物 傅莹:沟通的使者

  解说:

  在2009年中国驻英使馆国庆招待会上,傅莹大使拿出母亲留给自己的一沓粮票,她说“大家看看这些粮票,方寸之间斤、两的标注,记录着中国人生活窘迫的岁月。而今粮票已成为历史,我要把它们送给大英博物馆。”这番话令现场许多中国人流下感慨的眼泪。而傅莹,这位身着传统服装,以亲身经历讲述中国发展历程的中国女大使,也给在场上千名英国各界人士留下深刻印象。

  而2010年新年伊始,57岁的傅莹就接到一项新的使命,被国务院正式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成为三名履新副外长中唯一的女性,而她也是继1974年王海容之后中国第二位女性副外长。

  一组报纸标题

  解说:

  翻看傅莹的履历,她曾是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也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蒙古族的傅莹,1977年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工作。而1988年邓小平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时,陪同在旁的年轻翻译正是傅莹。当84岁的邓小平谈及自己退休问题时,傅莹误将“84岁”译成“48岁”,小小口误引起宾主好一阵开怀大笑,也留下这个历史的温馨瞬间。历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亚洲司司长、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中国驻英国大使——拥有30余年职业外交生涯的傅莹,被公众认识却不是因为这些光环,而是她在驻英大使任期内对西藏问题及奥运火炬传递等事件的出色应对,并因此赢得“危机大使”的美誉。

  转场 字幕:2008年4月6日 英国伦敦

  现场一段 傅莹担任伦敦火炬手

  傅莹采访:

  许多人向我们挥手,很多人在跟着想看看火炬什么样,有的人敲我们窗户,说火炬在哪儿,我觉得特别感动。

  解说:

  在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中,傅莹大使作为火炬手参与了伦敦的接力,但随后却出现藏独分子抢夺火炬这令人震惊的一幕。

  傅莹(2008年5月):

  我们生气,我们愤怒,但是冷静下来以后你还要考虑怎么办,还要考虑今后怎么跟这个世界打交道。我这些天一直在观察,一直在思考。怎么样让我们的声音出现在西方的媒体上,怎么能让更多西方的公众了解我们的立场,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

  解说:

  伦敦火炬干扰事件发生一周后,傅莹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发表署名文章《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傅莹以女性细腻和感性的笔触描述了她对奥运圣火在伦敦、巴黎的传递遭到干扰的心境,以及来自中国年轻人的伤心、愤怒、不解,她写到那天的漫天飞雪,也写了 中国姑娘潮湿的眼睛。“这一天将以北京和伦敦之间的一次碰撞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个碰撞火花四溅,充满躁动”,“中国融入世界不是凭着一颗诚心就可以的,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重了”。

  傅莹(2008年5月):

  应该说,西方社会现在对中国的兴趣很大,愿意了解,但是了解的程度少到了让我吃惊的地步。昨天晚上一些朋友坐在一起我们谈到英国的学生教育,这个地方的小学它的课程里边有埃及历史、希腊历史,没有中国历史,不可想象,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想象。他现在就是要提出,他们有一些可以说是一些资深的知识分子,像大英博物馆的馆长,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想办法调整教科书,要把中国历史写进来。

  解说:

  曾在80年代中期求学于英国肯特大学的傅莹,深感20多年后英国民众对中国了解依然极为有限。“西方是时候更多地了解中国了”,在国内极其低调的傅莹开始奔走于英国政界、商界,在牛津大学等英国著名学府发表演讲,接受英国主流媒体采访并多次公开撰文。“1996年,中国GDP是1万亿元,到2008年则增长到20万亿元,13年的时间里增长了20倍。”傅莹经常以这样的数据以及亲身经历向英国公众讲述中国变化,她提到过母亲的粮票,提到自己曾经付出过青春岁月的电厂被拆除,也常常提到她女儿所代表的这一代中国年轻人。

  黑场 现场 和外国友人互赠礼物

  傅莹同期:这来自我的家乡内蒙古,蒙古音乐。

  解说:

  傅莹经常将家乡的音乐作为礼物赠送给外国友人,同时还有更多东方式的亲和与微笑。曾经留学英伦讲得流利外语,懂得与西方民众沟通之道,而生动的语言和不时冒出的幽默之语,让她在大学的演讲“一票难求”。身为大使的傅莹,经常身着中国传统服装在各种场合推介中国,阐明中国立场;而作为母亲的傅莹,喜欢和年轻人交流,也会经常提及自己的女儿。当英国媒体误报中国驻英使馆投诉“追星族”扰民一事后,傅莹以轻松的口吻给英国《太阳报》写了一篇文章,称自己和女儿也是“x元素“这档英国最风靡选秀节目的粉丝,成功化解了这场小小的外交争端。

  傅莹(2008年5月):

  我想我们国内公众,比如我们在外边说话表达我们一些立场,用一些符合境外语境的方式表达,国内公众能不能接纳,说你们是不是缺钙了,你们表达不够强硬。我们要跟世界打交道,必须能够学会跟西方世界打交道。

  解说:

  担任驻英大使两年多时间,傅莹在外交场合西方式的表达以及女性的柔性沟通方式,并没有如她担忧的那样不被中国公众接受,她成为深受中国年轻人喜爱的“美女大使”,一头银发和得体装扮也是被津津乐道的话题。2009年4月,英国《外交官》杂志曾授予傅莹“年度亚洲外交官奖”,称赞她“为增进英国及欧盟对其祖国的理解作出了巨大努力,以前所未有的坦率及富有人情味的方式来阐述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的处境和采取的措施,以及内外政策”,“傅莹大使充分显示了中国希望通过合作寻求和平发展,在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最终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的愿望。”而傅莹将在不久后回国开始新的使命,作为中国女性副外长的她,是否还会让更多人感受到“柔软外交”的魅力?

  字幕:2009年10月1日

  驻英使馆观看国庆庆典现场 唱歌

  傅莹(2008年5月):

  正是因为有困难我们才要往前走,因为我们国家融入社会我们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不可能一直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需要人们去了解我们,理解我们。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