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公开承诺是政府诚信的一剂试纸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长江日报:公开承诺是政府诚信的一剂试纸
2010年01月12日 10:10 来源:长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日,全市49个部门和行业作出的254项“公开承诺”在媒体发布。市长专线处理问题率85%以上,公安部门办身份证提速1倍,工商部门消费投诉7个工作日办结反馈等事项,以具体明确的方式向市民许下诺言。

  政府部门向民众公开承诺,这在国家大环境里不鲜见,于武汉也并不是第一次。然而涉及这么多部门,这么多事项,投入的精力,准备的过程,在以前是很难见到的。言而有信,一诺千金,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承诺的要求。对政府而言,公开的承诺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积极姿态,是政府信用的抵押,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

  然而,白纸黑字写出来相对容易,困难的是如何让诺言得践,如何让纸上的美丽在现实里落到实处。我们注意到,在此一消息的发布中,市纠风办同时作出要求,各单位要切实践诺,敷衍应付、执行不力的的将追究领导责任。这样一个要求并不处在显眼位置,却隐含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要求本身是对此预设处理方案,设定纠正模式。

  仔细研读这些“公开承诺”可以发现,虽然它们本质都是便民、利民举措,却有不同之处。有的承诺是即时性的,有的承诺是累积性的,有的则是永久性的。即时性的承诺要求一些部门在相应的工作周期行为如一,累积性的承诺是要求到年终完成一些设定的任务,永久性的承诺则是政府的日常行为方式,不因人员变动而有所改变。对于不同的承诺,投入的精力与成本自然并不一样,因之可以想见效果并非完全统一。但这254项承诺,我们在什么时候盘点,兑现了多少,又有多少没有兑现,没有兑现的原因是什么,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什么人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些问题更加为市民所关注。

  应当看到,这些承诺并不构成服务型政府的全部,承诺的内容也并非绝对要以这样的方式去实现。但选择承诺,寓意政府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法治问题。这不是个人的赌咒发誓,而是连接政府诚信的根系,连接着行政系统的威信与生命。虽然在这些承诺面前,政府和市民并不签订合同,但却无异于军令状,在媒体发表,在正式场合宣布,已经使其具有一定的法律责任意义,是一种契约的达成。选择承诺,意味着政府认同这样的道理:没有任何保障的承诺是愚弄民众,不履行、不兑现承诺将是一种失职表现,承诺既出,便是重担在身,可能会有一些意外,可能会有一些不足,但应尽最大可能让它们实现。

  市民希望什么,意味着我们能够承诺什么;如果我们不能有任何承诺,我们也将难以对未来充满希望。武汉“两会”已经开始,以往的“两会”,政府都要拿出关于十件实事办理情况的报告,这就是对承诺的一种盘点,充实着社会对政府的信心。过去一年,武汉在惠民、便民问题上动作频仍,政府工作报告中亦会有所涉及,如果可以,我们愿意把它们视为一种无形的承诺与兑现,一种写在纸面上,一种早已存在于政府行为之中。

  公开承诺是政府诚信的一剂试纸,但愿我们写下承诺之时,已把目光投向未来。我们面向社会作出庄严保证,那么就坚定不移地兑现它们,在这座城市担负责任的政府,在这里生活的市民都将因此收获良多。□ 本报评论员 肖擎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