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一个社区民警的爱民情结——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张吉:一个社区民警的爱民情结
2010年01月12日 1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张吉,女,37岁,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台东派出所芙蓉路社区民警。在社区民警这个岗位上,她已默默奉献了7年,被社区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闺女警察”。

  “只要用心去干,没有干不好的工作。”

  2009年6月张吉从东山路社区调整到芙蓉路社区任社区民警。芙蓉路社区是市北区最繁华的商业区,大小单位200多家,包括商业步行街和2个夜市。不少人都劝她“这个社区不好干,你可别自讨苦吃。”但张吉却一脸认真地说:“只要用心去干,没有干不好的工作,我相信自己一定行!”接手社区伊始,张吉给居民和业户写了一封公开信,挨家挨户送上门,一边征求意见和建议,一边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尽快掌握整个社区的情况,她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利用双休日和中午、晚上时间上门,一家一家地跑,用了3个月时间,掌握了居民和单位的第一手资料。

  2006年初,桑梓路一社区连续发生2起破门盗窃案件,不仅急坏了楼上的居民,也让张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张吉与居委会协商后,组织两栋楼8个单元的老党员,成立了一个“平安祥和”党支部,佩戴袖章进行义务巡逻,承担起看家护院的任务,从此该区域再未发生入室盗窃案件。社区里80多岁的王奶奶也主动要求加入义务巡逻队,考虑到老人家年事已高,张吉没有同意,王奶奶当时就急了:“小张,你们是不是看我老了,不要我了?”一番耐心细致的解释之后,王奶奶才勉强答应只当“业余”巡逻员。

  2009年7月,家住长兴路的唐某刑满释放,父亲下岗失业多年,母亲自从他收监后患上了乳腺癌,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费用做化疗,家境困难。唐某和父母的关系常年不和,在走访中他父亲多次流下眼泪,看到老人老泪纵横的样子,张吉下决心一定要帮助这家人。先是针对唐某作了思想开导工作,随后联系居委会办理低保和廉租房手续,解决了一时之急。唐某非常感动,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表示就是吃糠咽菜也再不干违法犯罪的事了,将来挣了钱还要成家立业,让父母过上好生活。

  多年的努力工作,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增强,发案率连年下降,但张吉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她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防范机制,建立起“六位一体”的综治工作流程,推行了“三防五到户”工作法,将社区警务室、暂住人口服务登记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和居委会“四室合一”,收集和解决居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并设立援助服务电话,随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在芙蓉路社区,她发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在 2009年10月在社区成立了“芙蓉路社区治安志愿者协会”,建立协会章程,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制度和奖励办法,并成立了10个“社区治安志愿者小分队”,按照开展治安巡逻,使芙蓉路社区成为一个和谐有序的模范社区。

  “社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要靠感情作为纽带。”

  在张吉的辖区里,每户居民家里都有一张她送上的“警民联系卡”。别看这张卡片小,却把她和广大居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有事请打我电话,我一定会尽快赶到。”每次送出一张“警民联系卡”,张吉都会对群众做出这样的承诺。时间久了,居民不但遇到急事、难事要找她,而且如水、电、煤气的维修等琐碎事,下岗待业、夫妻不和、子女就读等家庭事也都愿意找她。张吉用女性的细腻和警察的热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居民着想,认真为他们办好每一件事,社区居民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在张吉的脑海里,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急需扶助的孤寡老人、伤残人士和特困家庭的名单,逢年过节,她总是不忘为特困家庭送些衣物和食品。东山路的兰心梯和延安二路的丁秀梅两位孤寡老人,身边无儿无女,张吉经常去照顾和看望老人,过老人节送去礼物,过年了送去慰问品,换发二代身份证期间,张吉带着工作人员登门为老人办理了身份证,并且将新证亲自送交到老人的手中,兰心梯老大爷虽然眼睛看不清张吉的模样,却永远忘不了张吉;丁秀梅老人在弥留之际,仍然念叨着张吉的名字。桑梓路的刘大爷和于大娘是两位孤寡老人,刘大爷瘫痪在床20年,平时就靠于大娘捡破烂加上刘大爷微薄的退休金维持生活,处境非常困难。张吉平时经常去看望两位老人,帮老人给刘大爷换洗衣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过年过节送去大米、花生油、鸡蛋等。后来张吉换到了芙蓉路社区,两位老人已不再自己管区内,但张吉一如既往帮扶他们。于大娘感动地老泪纵横,想认张吉为干女儿,张吉深情地说:“大娘,不用认干女儿,您就把我当成自己的亲女儿吧!”

  社区工作天天接触群众,难免碰到难缠事,但张吉从不埋怨群众,总是能做通工作、解决问题。张吉在社区走访时,家住大成路的丛某,情绪激动地反映楼下饭店噪音扰民的问题,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每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虽然曾经到多个部门反映但均未解决。得知这个情况后,张吉立即主动到居民家中,详细了解情况,在劝解丛某平静情绪的同时,她不顾刚刚手术出院的病痛和发放宣传材料的劳累,牺牲中午休息时间,立即到饭店做老板娘的工作,老板娘却以“现在饭店正忙过后再说”为由推辞,张吉没有气馁,在下午、晚上又去了。经过多次态度诚恳、苦口婆心地劝说,饭店老板和丛某终于达成谅解,解开了长久以来积郁心中的疙瘩。东山路居委会主任找到张吉反映,张某家中厕所顶棚一直漏水,系楼上装修后造成的,虽然找到楼上张某协商解决,但是该一概予以拒绝,居委会调解时也根本不听劝,且态度蛮横。张吉立即来到居民家中,但楼上张某家无人,张吉经多方打听在张某母亲家找到了她,但是张某根本不让别人讲话,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多小时,张吉耐心听着,一言未发。第二次、第三次……张吉锲而不舍的一次次找到她,找到第五次时,张某听张吉耐心细致地讲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当着张吉的面联系装修公司修厕所。事后居委会领导佩服地说:“小张,你真是做群众工作的高手,有什么绝招你可得好好给我们传授。”张吉不好意思地说:“我哪有什么绝招,无非就是对群众感情投入加耐心细致。”像这样的事,张吉遇到过多次,每次她都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尽心尽力地帮助群众解决。

  “老百姓的事,有些在我们看来是小事,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关系切身利益的大事。”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是张吉一贯的工作作风。

  “作为人民警察,遇到危险只能挺身而出,别无选择。”2007年3月1日下午,正在社区警务室召开治安会议的张吉突然听到楼上有吵闹声,她迅速冲上楼,原来桑梓路患有精神疾病的王某突然发作,在家暴打父母,砸碎家具和门窗,并扬言要炸楼。张吉立即让他父母逃离,让现场群众离开,独自一人进入屋内。面对身高180厘米、体重200多斤的失去理智的精神病人,张吉沉着应对、机智周旋,慢慢安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让他平静下来。当张吉走下楼时,围观群众纷纷鼓掌,亢大娘一把抱住她眼含热泪说道:“闺女,你胆子真大,连精神病人也敢劝,你急得我心脏病都快犯了。”事情解决后,张吉迅速向所领导汇报,由派出所专门安排车辆将其送到精神病医院治疗。因病人家庭无力负担治疗费用,张吉又连续数天到办事处和民政部门联系,为其争取到部分医疗补助。居民们得知事情圆满解决终于松了一口气,联合制作了一面锦旗,专门派6名居民代表送到分局表示感谢。

  “群众的信赖是无声的鞭策,也是我最大的幸福。”

  张吉的女儿小,她的爱人也是一名无法顾家的治安民警,为顾全大局,张吉毅然将孩子送给了体弱多病的老人看管,咬着牙坚持昼夜参加巡逻,风雨无阻。因经常见不到妈妈,女儿对母亲流露出了陌生的眼神,使张吉感到很惭愧,但看到治安状况良好有序,她心中又非常欣慰。

  张吉时刻牵挂群众的安危冷暖,群众也给予她大力支持。每次派出所和分局开展宣传活动,老年秧歌队的大妈们总是主动提出到现场表演协助宣传。老人们载歌载舞,气氛非常热烈,很多群众都纷纷聚到广场观看并参与宣传。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让张吉感到这是对自己工作最好的回报,在锣鼓响起来、秧歌扭起来的那一刻,为群众天天忙碌的张吉心中充满了幸福感。

  2009年6月,根据工作需要,分局对民警岗位进行调整,这件事情不知怎么被居委会知道了,居委会主任带领居委会干部和群众代表气喘吁吁地找到所长和指导员“请愿,”要求一定把张吉留在东山路社区。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