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盔勇士感动非洲 “中国速度”首创维和奇迹(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蓝盔勇士感动非洲 “中国速度”首创维和奇迹(2)
2010年01月14日 09:55 来源:解放军画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和平荣誉勋章”彰显中国军人形象

  2008年1月29日,多脏器衰竭的肯尼亚籍维和士兵约瑟夫,从我维和部队二级医院转院过程中,突然心跳呼吸骤停。如果继续上送三级医院,我们不用承担责任;留下来抢救若出现意外,不仅要承担责任,还要接受联合国维和机构的调查。张勇紧急征询专家意见、综合分析情况后,认为留下来救治能增加存活的希望。他便作出决定:“立即就地抢救,出了问题我负责!”十几个小时的抢救过程中,张勇一直守在门口,战区副司令几次劝他回营休息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站在这里,能给医护人员增强信心。”经医务人员全力救治,病人转危为安,创造了维和医疗史上的奇迹。

  同年4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援助苏丹南部城市阿维尔一所学校的60顶帐篷需要紧急运送。当时,苏丹已进入雨季,道路损坏严重,还要通过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地域。张勇带领运输车,顶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身着防弹衣,头戴钢盔,一路颠簸8个多小时冒险穿过危桥、沼泽地、哨卡和两个烈性民族控制的原始部落区域,把帐篷安全运抵目的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战区官员深表谢意地说:“这里的孩子们高兴地坐在帐篷里歌唱,他们要把最甜美的歌声送给最敬爱的中国军人叔叔。”里德尔中将称赞:“联苏团二战区的工作是在中国运输分队的车轮下推进的,你们的标准就是联苏团的标准。”

  期间,张勇团结带领官兵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纪录:在任务区部署时间最长,应对突发事件最多,执行长途运输任务历程最远,受联合国表彰人数最多……春节那天,苏联团为中国维和官兵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中苏友谊使者”播撒和平大爱

  2006年10月,部队到一所平民医院义务劳动。破旧的病房,布满蜘蛛网的墙壁,积满厚厚灰尘的窗台,所有的病床都裸露着锈迹斑斑的铁丝网,一位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老太太绻缩在仅有一层薄薄海绵垫的病床上,护理人员没有消毒,就草草完成了输液。这一切,让张勇第一次感到,神圣而令人敬畏的医疗事业在这里却如此麻木、敷衍。

  从此,“平民医院”成了张勇的心事。经多次协调,战区同意张勇提出的为平民医院提供技术帮带和免费义诊的建议。一支满载中国维和部队深情厚意的医疗小分队开始了在UN营区和平民医院的奔波。期间,张勇带领医疗队为当地50余名警察体检,为600多名当地民众诊疗,向平民医院捐赠了33个品种、价值近6万元的药品。

  瓦乌女子中学的学生常年在废弃的垃圾场和一人多高的杂草中学习生活,张勇主动联系校方,带领官兵对校园进行彻底清理。“学雷锋日”那天,他带领官兵将部队节省的学习用品和文体用具送到学校,并把精心制作的学校标识牌挂在了校门口。孩子们高兴地抚摸着牌子,不停地说:“China,good(中国,真棒)!”

  张勇用一腔真情在异国他乡的红土地上铺就“中国路”、架设“中国桥”、播撒“中国情”,以实际行动浇灌着中非友谊之花,被战区首席长官巴比先生称赞为 “中苏友谊使者”。(部分照片由本人提供)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