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装备新一代野战气象水文保障方舱(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军队装备新一代野战气象水文保障方舱(2)
2010年01月18日 10:01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车上何来海中水文信息?刘宁回答:现在,机动式水文自动采集设备,广泛应用于军事水文观测,可定时将观测到的浪高、海温、流速等信息,自动发送到卫星上,而水文观测员无须亲身下海,利用车上的“海洋水文采集处理系统”,战地海域海洋水文信息一点即知。

  刘宁根据回波信号质量,不断调整数据采集速率,一排排波段在显示屏上有规则的闪动。浪高、浪向、流速、海温等一系列数据,每隔一段时间就被加载到电子海图上……

  水文预报员宋书民击键如飞,30分钟后,海洋水文测量数据全部通过内部局域网传输到军用气象水文综合应用系统。操作系统自动对采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剔除误报和干扰数据。

  接着,宋书民对所有数据重新进行细致核对,再转入“某海浪数值预报系统”,高性能计算机全负荷运算,很快,一张预定作战海域的海浪、海温预测图从打印机中缓缓吐出。

  网络技师丛旭日告诉记者,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单元内各个模块已连接成一个相互连通的局域网络,建立起高速信息通道,从气象水文信息采集到分析处理、绘制成图,实现了“一站式”流水作业。

  经过一系列的作业流程后,巩曰芝作为首席预报员,开始与军地气象水文专家进行远程网上视频天气水文预报会商。此刻,方舱两侧的液晶屏上,出现了军地4名专家的身影,中间的大屏幕则显示着天气分析图。他告诉记者:“利用远程会商系统,军地气象水文专家虽分布各地、相隔千里,但却能够在同一幅气象水文图前进行操作,我这边标出的各类曲线,对方不同意的,可以从他那里直接在电子图上擦去,另行标绘,就像在同一个房间里作业一样。”

  果然,远在青岛的北海舰队海洋水文气象中心副主任章晓惠,对图上的一条槽线移动速度提出了异议。她认为,高空槽未来24小时将减弱,移动速度加快,随即她拿起电子笔,在图上重新标绘了一条槽线,这个意见得到了大家认可。

  几番讨论之后,一份精细化的气象水文预报产品最终形成,记者看到,预报单上写明未来24小时各气象水文要素的准确数据及转折时间。

  “需要预报这么详细吗?”“军事气象水文预报,不能泛泛地报变化趋势,要更准确、更精细、更及时。”巩曰芝说:“未来战争是精确指挥、精确打击,需要精细化的气象水文信息保障。如对云的预报,必须报准有几成云、什么样云、云底高多少;对风的预报,必须报准在什么时间段、什么地域刮多大的风,对武器装备有何影响。如战斗机出动返回时,要预报地面至10000米高度的风向、风速,如果该高度内风向有切变,风速超过某一数值,就会直接影响飞机的起飞和着陆,后果将不堪设想。”

  谈到这次保障,巩主任更是感叹不已:演习区域位于陆海交际处,天气多变,海洋水文情况特别复杂。进攻发起前夜,沿海刮起大风,乌云压海,伴有中到大雨,能见度较低,演习还能不能如期进行?面对指挥员的询问,他坚持自己的预报:明日下午16时至18时,演习地域风力较小,能见度转好,虽有短时阵雨,但已无大碍。

  军中无戏言,何况是“预言”,海边的天气可是说变就变。信心的背后缘于强大的技术支撑,自从把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全球气象水文信息资料库以及卫星、地面观测站等资源整合后,野战气象水文保障单元已经实现了定点、定时、定量的精准预报,说话自然底气十足。

  内行看门道 济南军区司令部作战部 刘喜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军事气象水文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联合作战、战略战役演习、跨区机动演练、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保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世界发生的局部战争表明,高技术战争对气象水文环境及空间天气的依赖性更大,对气象水文及空间天气保障的要求更高,从而使军事气象水文及空间天气保障在战争中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气象水文保障作为作战指挥和组织军事行动的关键要素,如何准确掌握和正确运用气象水文条件,充分估计其对部队的生存能力、武器装备效能,以及遂行作战任务的影响程度,并实施准确、及时、不间断的保障,对夺取军事行动胜利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区气象水文部队在传统的大气环境领域已经初步建立了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保障体系,在一些重点课题和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国防科学试验和中俄联合军演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我区气象水文空间天气事业在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撑下,正向着定时、定点、定量的精准预报方向阔步前行。(魏兵 王娅 黄超)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