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酝酿防腐新思路:强化廉政考核 引入民调结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广东酝酿防腐新思路:强化廉政考核 引入民调结果
2010年01月20日 15:06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广州边检总站新塘边检站领导干部、部分民警和家属代表参观番禺监狱进行廉政教育。资料图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09年,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多次聚焦广东。时任广东省政协主席的陈绍基、时任深圳市市长的许宗衡相继落马,韶关市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市公安局原局长叶树养受贿案,法院系统“11·13”系列腐败案,新广国际重大经济损失案等一批大案陆续被查出。广东反腐重拳频频出击。

  广东的反腐倡廉建设,不仅仅是查案,不仅仅是严惩一批贪官污吏,更重要的是酝酿防腐新思路。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朱明国提出“推进具有广东特色开放、动态、创新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他还撰文主张“在继续坚持我们原有体制优势的同时,按照惩处、教育、预防、监督的基本职能调整力量,整合资源,优化机构设置,更好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年底视察广东时指出:“最近,你们结合查处少数领导干部腐败案件,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既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又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对广东的问卷调查显示,84%的人认为我省消极腐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65%的人对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满意,分别比2007年提高11和12个百分点。

  强化责任廉政考核引入民意调查结果

  在推动具有广东特色开放、动态、创新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无疑是关键环节。

  2009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全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检查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省法院、省检察院轰轰烈烈地开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等23位省领导亲自带队,这是广东反腐倡廉建设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最广的一次。

  广东还在全国领风气之先,将民意调查结果第一次引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序列,廉政成绩让干部群众来“判卷”。省纪委也第一次结合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成绩将各地级以上市廉政成绩进行排名,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朱明国当场宣布了排名前十的市委领导班子、市政府领导班子,以及排名前十的市委书记、市长名单。在座的没有进入前十的市委书记、市长有些坐不住了,稍显尴尬。

  对于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情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分析反腐倡廉形势,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全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纷纷签下“责任书”,保证既对自己主管的业务工作负责,也对手下干部的廉洁负责,“一岗双责”。

  源头防腐解决“批出来拍出来用出来花出来”的腐败

  防腐重在源头,关键是要堵死权力滥用的空间,解决“批出来、拍出来、用出来、花出来”的腐败。

  针对“批出来”的腐败问题,全省进一步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省本级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取消和调整570项,占原总数的53.6%。大力推进1000家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并在工商登记领域推行注册资本“零首期”和登记管理“零收费”。针对中央提出扩大内需的要求,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制度,使扩内需项目审批时限提速30%—40%。

  为解决“拍出来”的腐败问题,我省探索建立了全省统一的产权交易平台和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推动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国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制度“二次创新”。

  对“用出来”的腐败问题,纪检监察机关配合有关部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职数配备管理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领导干部初始提名,探索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

  对“花出来”的腐败问题,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扩大省级财务核算集中监管改革试点范围,推动“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与审计部门和电子监察系统联网。

  加强监督“同步审计”扩至乡镇一级领导

  行政权力只有被监督制约起来,才有可能真正地防止腐败。如何监督制约行政权力?2009年的广东是这样做的。

  一是继续拓展电子监察领域。二是继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三是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责用权的监督。扩大党政一把手同步审计范围,把“同步审计”的领域从县委书记、县长扩大到乡镇一级。加大对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力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责用权的经常性监督和动态化管理。至11月底,全省共完成1702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审计结果,纪检监察机关对涉嫌违纪的31名责任人进行了查处。

  2009年,全省还加大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推进纪检监察机构派驻统一管理,省直派驻机构由15个增至34个,61个县级纪委完成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委托中央纪委分批分类集中培训纪检监察干部1450人(次),全面启动乡镇纪委书记培训工作。

  我省进一步强化了对权力的监督。对于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从业、投资入股、到国(境)外定居等有关事项,坚决执行报告制度,2009年领导干部主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3.7万多人(次)。纠正党政干部退休或调离原单位后违规占用公车和办公用房问题,共清退违规占用公车157辆。认真执行诫勉谈话、述职述廉、询问和质询等党内监督制度,促进权力正确行使。全省各级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1.5万多人(次),开展任前廉政谈话6000多人(次)、诫勉谈话3000多人(次)、述职述廉5.6万多人(次)。全省还加强和改进了巡视工作,共完成对33个单位的巡视。

  强化教育

  300多“一把手”到监狱接受教育

  2009年11月18日下午,广东省第八期领导干部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培训班的304名学员,即各地级以上市委书记、市长,各县(市、区)委书记,省直厅局“一把手”,省属高校、国企的党委书记集中前往广州番禺监狱接受警示教育,听取正在服刑的原厅级领导干部的现身说法。这是广东“三纪班”举办8年来的第一次。

  警示教育,无疑是2009年广东反腐倡廉教育的一大亮点。陈绍基、许宗衡案发后,探索有效的反腐倡廉教育模式成为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急需攻克的难题。为此,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仅省纪委就组织召开座谈会6个,发放调查问卷3326份。汪洋、黄华华等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给“三纪班”学员作辅导报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摒弃剖析本地区本单位的案件是“自我抹黑”、“自揭伤疤”的观念,深入发掘案件资源,剖析犯罪分子违纪违法的深层原因,利用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省纪委摄制警示教育专题片《畸变》,向党员干部展示韶关市委原常委、市公安局原局长叶树养的蜕变轨迹。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领导班子成员集中观看,带头接受警示教育。全省各地各单位组织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9500多场;开放警示教育基地,接待党员干部参观达13万多人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专门批示:“广东省委举办领导干部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培训班,汪洋同志等省委、省政府、省纪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作辅导报告,这一做法好,值得提倡。” 南方日报记者赵杨 通讯员粤纪宣 统筹戎明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