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基层公务员晋升“天花板”有望破除(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深圳基层公务员晋升“天花板”有望破除(2)
2010年01月26日 10:09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专家解读

  分类管理有利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深圳新推出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对公务员的队伍管理进行革新,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政府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为解读该项改革,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行政学院公共教研部教授汪玉凯以及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吴海燕。

  深圳的创新将为国家提供实践经验

  记者(以下简称“记”):和原有的公务员管理制度相比,分类管理有什么好处?

  汪玉凯(以下简称“汪”):我国的公务员管理基本实行的是委任制。近些年来还出现了竞争上岗、公开招考、应聘等形式,但委任制解决不了所有公务员晋升问题。大量的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晋升无法解决,他们必须达到一定领导职位才能提高待遇。分类管理则不同,比如深圳将行政执法类分为7个职级,每一个职级都有晋升通道,这对稳定公务员队伍有非常大的好处。

  吴海燕(以下简称“吴”):分类管理改革为公务员创造了一个“宽口进”的机会,尤其是让一些从事专业技术、以往在综合考核中很难排上号的技术人员有了一个凭技术说话、凭本事升官的渠道,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除了分类改革以外,深圳市政府也在逐渐加大了聘任制公务员的招聘力度,按照相关设想,今后每年可能会招考近千名聘任制公务员。这一类公务员与传统的委任制公务员不同,前者实行的是契约化管理,后者是法制化管理,虽然各自在管理上互不干扰,但随着聘任制公务员的增多,当其在组织中占据了相当比例时,对委任制公务员难免会造成一种压力。从长远来看,这两类公务员的竞争,有利于保持机构的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记:怎样看待深圳的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

  汪:深圳的试点意义非常重大。第一,将行政执法类分成7个职级,使最基层公务员不经过岗位调遣也能上升到高位,不要“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解决了晋升的通道问题,整体上稳定下来了。第二,对专业技术类同样如此。待遇解决后,将会确保人员专业技能的发挥,从低级干到高级,使业务更加精炼。

  总的来说,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对提高政府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非常必要。

  吴:当前我们国家对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尤其是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这两类公务员的录用、培训、交流、晋升等仍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深圳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先行先试,进行体制上的尝试和创新是难能可贵的,有利于公务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国家提供实践经验。

  业绩考核中制度的设计颇为关键

  记:分类管理与大部制改革有什么关系?

  汪:以前许多单位以各种理由分拆、增设机构、提高规格以相应增加领导职数来解决干部待遇,导致机构改革走入“精简—膨胀—精简—膨胀”的怪圈。大部制改革有一个重要理念,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开,分类管理是基础。如果分类管理做得好,执行机构(大部分是行政执法类)对大部制的决策、执行、监督的功能分离提供了一个很好基础。

  吴:严格来说,这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关系。大部制改革是属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解决的是组织体系和架构的问题;分类管理改革是属于人员管理上的改革。然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的推行,有助于提高士气、保持机构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利于促进整个大部制改革的推行。

  记:分类改革中会有阻力吗?

  汪:会有阻力。相当一部分从事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的人员在“官本位”盛行的背景下,认为还是当官比较好,只有职级没有社会地位,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阻碍。在公务员内部破除“官本位”意识,这是改革成功的重要前提。

  要推进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就不要一味向“官”看齐,应对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倾斜、优惠一下,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吴: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设7个职级”,“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为非领导职务”等改革的细节可以看出,本次分类改革将侧重于以公务员的业绩作为其考核和晋升的标准。但在现行的公务员系统里面,由于多年积弊的影响,单纯的业绩考核有时候尚比较理想化。业绩考核难以量化,最后有可能会沦为以“年功”和“资历”为标准,因而有悖于改革的初衷。从这个角度看来,制度的设计是最关键的,我们也期待深圳拿出一个出色的考核方案。

  记:深圳此次将重点放在后两类上,那么综合管理类该怎样呢?

  汪:行政技术类和专业技术类的分类管理是深圳应重点示范的。至于综合管理类,全国从1993年建立公务员制度开始,到2005年《公务员法》实施,已经有很多创造,如跨部门的竞争上岗、公开招考领导职位等。

  吴: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招考、培训、级别、交流、晋升等程序在国家的《公务员法》里面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深圳此次改革的重点就在行政执法和专业技术类,重点是要在这两个领域取得突破。(记者/黄超叶明华)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