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巡视员郭京毅被公诉 媒体披露郭式立法腐败(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商务部巡视员郭京毅被公诉 媒体披露郭式立法腐败(2)
2010年02月05日 15:32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长合作

  10年潜规则

  -合作者:思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张玉栋

  合作项目:介绍审批企业给思峰代理,从中提成

  收获:检方查实受贿78万余元

  与郭京毅“合作”时间最长的要属他的老同学——北京思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张玉栋,两人是北大法律系1982级国际法专业同班同学。郭京毅进入外经贸部时,张玉栋进入了该部下属的长城律师事务所,也就是后来的思峰律所。

  张玉栋在商务部的另一个倚仗,是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原副司长邓湛。邓湛今年62岁,在外资司任职多年,资历极深,在外资项目审批程序中,与郭京毅各执一环。

  思峰所专职外资法律事务,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都曾是这家律所的客户,其网站介绍说,“在中国政府已经提起的40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的案件中,思峰参与了其中的37起。在由外国投资者成立的两百余家投资性公司中,思峰所为其中超过半数的投资性公司的设立及日常业务提供法律服务”。

  这一切的背后,是张玉栋与邓湛、郭京毅利益联盟的惊人内幕。当年思峰所成立之初,张玉栋为拓展业务,分别向邓湛、郭京毅作出潜规则许诺:如果能成功介绍代理项目,可以按照律师费的5%到15%提成!

  此后,作为身居要职的商务部官员,邓湛和郭京毅时不时会给前来办理审批事务的公司一些额外指点——把张玉栋介绍给对方。久而久之,人们发现,张玉栋代理的项目,在商务部审批时间短,好运作。其中奥妙,心照不宣。

  据检方认定,邓湛、郭京毅与张玉栋沆瀣一气长达近10年之久。对于邓湛和郭京毅介绍来的每一笔业务,张玉栋都会把最终收取的代理费数额告诉邓、郭,让两人心里有数。对于张玉栋代理的项目,邓、郭二人自是关照有加。

  记者了解到,相关公司数目庞大,除了大量国内著名企业,西门子、和记黄埔等多家跨国公司,也出现在此案案情中。身为山东人的张玉栋还曾为不少山东当地企业代理过项目。

  据检方查证,张玉栋多年来以出钱给郭京毅买房、买车为名,分3次行贿郭京毅78万余元。这个看起来并不丰厚的数字背后,还隐藏着更多司法难于确定的利益。此前流传的打牌行贿版本,就被证实所言不虚,只不过被张玉栋笼统叙述为,他与郭京毅在牌桌上相互借钱,数额已无法记清。

  相比郭京毅率性而为,邓湛行事极为谨慎。近10年来,每每张玉栋谈到提成之事,邓湛都显得淡然处之,说自己眼下没有用钱之处,日后再说。2006年初,59岁的邓湛行将卸任。此时,他终于向张玉栋开口,提出要借钱买房。张玉栋明白,这是邓湛在退休前和他算总账,便毫不犹豫地“出借”了165万余元房款。

  此后,邓湛安全离任。但他未曾料到,自己隐忍多年,最终还是落得晚节不保,退休仅1年多后就受郭京毅案发牵连入狱。

  隐蔽合作

  立法式腐败

  -合作者:某电器公司

  合作手段:按照行贿者需求设计制度

  收获:共受贿110万

  在商务部条法司任职20余年,郭京毅一直参与和负责外资法律、投资法律的制定、修改。这个似乎很务虚的职位,其实作用极大。按照张玉栋的说法,项目只要过了条法司这一关,问题就不大了。

  2004年,一家电器公司为图借壳海外上市,将65%股权转让给一家外资公司,大大超过了我国法规规定的外资占股上限。可此事非但没有带来麻烦,没过多久,商务部的这一政策限制还被新的法规取代,外资占股限制被放开。

  此事背后的玄机是:这家电器公司董事会主席与张玉栋关系非同一般,思峰律所原来一直在该电器公司的大厦办公。董事会主席通过张与郭京毅熟识,并以重金打点,令郭京毅出手相助,为其资本腾挪扫清了障碍。这就是典型的郭京毅式立法腐败——利用手中修改、解释商务法律法规的权力,按照行贿者需求设计制度,手法极为隐蔽。

  2006年11月1日晚,这家电器公司宣布收购另一家电器公司。此前4天,商务部就这起电器收购案举行听证会,这是商务部对零售业的并购活动进行的首次反垄断调查听证会。参会家电业巨头均投了反对票。但会后,在商务部未作出最后表态的情况下,这家电器公司突然宣布成功合并,着实令人意外。这次反垄断调查最终无果而终。

  商务部反垄断调查办公室成立于2004年,巧合的是,反垄断调查办公室副主任由郭京毅兼任。

  多年之后,在郭京毅的起诉书上,诸多疑问有了下文。检方认定,2004年至2007年间,郭京毅为某公司在股权变更、反垄断审查等事项上提供帮助,收受某公司分两次给予的人民币110万元。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