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大学生士兵高用燊:十年扎根军营建功立业(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空军大学生士兵高用燊:十年扎根军营建功立业(2)
2010年02月07日 18: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次,团领导讲战备教育课,用中国版图做切入点,讲周边的安全形势,高用燊第一次知道中国周边还有这么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当和平兵的思想受到极大触动。当晚,他浮想联翩,觉得作为大学生士兵应该干点有意义的事。他找来《战争论》、《孙子兵法》等,每天晚上阅读研究,想象着如何指挥部队攻城略地。

  那些天,高用燊眼圈熬得通红,研究作战理论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测报训练成绩却一落千丈。“连列兵都没当明白就想当将军”一句话,既刺痛了他又警醒了他。“军事素质过硬,才能担当使命。”高用燊重新审视自己,开始注重从平凡做起,以“把小事做好就是大事”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说来也怪,“高大空”的想法散去后,高用燊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也就找到了当兵的感觉,于是干什么都觉得顺手,训练成绩出类拔萃,节节攀升。学兵时,高用燊学的是操纵“厘米波”雷达。分到雷达一站后,连队装备的是“米波”雷达。这种波段转换训练,相当于专业从头学起。那些天,高用燊每天5点起床,整理完内务卫生就钻进训练室练习测报,有时早饭都不吃。时值盛夏,电风扇吹出的风都是热的,他在训练室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一组组枯燥的数字眼入嘴出,嘴里报着上一点,眼睛看着下一点,满脑袋都是航线、高度等参数。

  一次,高用燊刚从训练室出来就去给同学打电话,竟把自己的电话号码报成了雷达专业术语“洞五勾三,拐三四勾六……”,同学听了一头雾水。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他在同批兵中第一个放单工作,在年底团组织的军事训练考核中获得全连第一的成绩。

  2002年3月,连队装备新式兵器,原来的“厘米波”雷达换成了“分米波”雷达,高用燊又一次很快完成了专业转换,成为一名能操纵3种不同波段的“全波段”雷达兵。同年7月,空军下发《新型雷达兵模拟训练系统》,这让很多深谙传统方法搞训练的老兵在高科技练兵面前束手无策,而对于会操作电脑的高用燊来说,他占了不少优势,全团操纵员分两批集训,集训结束考核时,高用燊获得第二批第一名的成绩。

  同年9月,团里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小分队到某飞机储存中心执行雷达情报保障任务,高用燊是小分队里唯一的义务兵、唯一的雷达操纵员,他负责引导的飞机都是从外区飞过来的,不仅老旧而且飞行员不熟悉机场,这对雷达情报保障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前后一个半月时间里,他精心调校雷达回波,把探测范围向顶空盲区延伸,先后保障飞行40多架次,无一漏情。

  把个人目标融入部队建设中

  像许多大学生新兵一样,高用燊的成长也并非一帆风顺。当兵第二年,高用燊在大学里谈了两年多的女友提出与他分手,原因很简单:一个天南,一个地北,有情无份。2003年5月,亲戚又在福州给他介绍了一个女孩,俩人电话、书信往来不断,都感觉对方不错,但女孩提出:年底脱军装回福建。十分留恋火热的军营生活的高用燊没有答应。他说:“青年人失恋很正常,不当兵就不会失恋吗?”如今,高用燊已与团机关驻地市的一个美丽的警花步入了婚姻殿堂。

  用高用燊的话说,当兵第二年是他的“黑色之年”。2002年7月,他参加全军军校统考落榜。作为一个大学生士兵,没能考上军校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但又是铁的事实,一些官兵议论纷纷,什么风凉话都有。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