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被四川土地“黏”住的台湾援建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通讯:被四川土地“黏”住的台湾援建者
2010年02月10日 0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成都2月9日电 题:被四川土地“黏”住的台湾援建者

  作者 霍潺 刘贤

  来自台湾慈济、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林敏朝每个月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在四川,和同事往返于德阳、雅安、绵阳等慈济援建的地震灾后重建点,带着海峡同胞的爱,默默奉献。

  林敏朝有着近30年从事建筑行业的经验,在四川地震灾区主要负责设计、沟通、监督、协调工作。

  “我被四川的土地黏住了!”林敏朝最近三个月,每月足足在川工作有20天。“每次在台湾准备前往四川时,自己早早拖出行李箱,拖箱子的那一刻,心里十分激动,恨不得马上就抵达四川。”言语间,记者被林敏朝对灾区的牵挂、心中滚烫的大爱,深深打动。

  四川什邡市洛水镇上,有一处台湾慈济的洛水活动中心,镇上居民无一不知台湾慈济,只要一提到台湾慈济的援建者,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

  地震发生后,台湾慈济在四川共援建了13所中小学。截至今年1月21日,援建金额近2.4亿元人民币。目前,慈济还将计划追加4400万元用于购置学校实验室的电脑、桌椅、教师办公室用品等。

  “我们会一直工作到重建完成。”林敏朝向记者讲述了去年台湾遭受莫拉克台风灾难时,在四川地震灾区的建筑工地上,当地民工拿着捐款找到慈济人,让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同胞情、手足爱。

  在援建工地上随处发生着两岸同胞感人的场景,援建者或当地民众用相机永恒的留下了每一个画面,这些照片至今还收藏在洛水活动中心。

  重建,同样也是两岸建筑者智慧碰撞的结晶。林敏朝认为,在重建中也加强了两岸的技术交流,这是重建工作的升华。

  台湾慈济还在当地推广环保理念,粉碎的矿泉水瓶渣可以加工成一条暖暖的围巾……记者了解到,这一技术得到地震灾区有关部门的肯定,意引进技术,在四川建厂,发展环保制品。

  离3月1日春季开学不远了,洛水小学的同学们正在紧张排练乐器演奏、秧歌等节目,庆祝搬进新校园。而台湾援建工作者们快马加鞭加紧建设,为开学做最后的准备。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共接受台湾同胞捐款暨援建灾后重建项目资金13.2亿元,落实灾后重建项目192个。目前除成都市大邑县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实习实作基地等9个项目因规划调整或台湾设计方案等原因尚未动工外,绝大部分已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1月底,仅慈济方面,就有近6000人次台湾援建人员赴四川地震灾区参与援建。(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