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新修订马恩列文集 专家吁完整准确地理解(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重新修订马恩列文集 专家吁完整准确地理解(2)
2010年02月14日 09:42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必须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要在人们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完成了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伟大变革,发现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理,然而他们明确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也十分强调要根据各国的不同情况去独立地探索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各国都是不同的。这不仅适用于无产阶级革命,也同样适用于夺取政权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列宁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他从不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所有国家都应遵循统一模式。他指出,一切民族都将不可避免地走到社会主义,但走法却不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完全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上述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继十月革命后又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胜利。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凡是结合得好的,就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反之就会遭到挫折、走弯路。正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极其丰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我们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要把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阐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头脑。

  四、学习研究经典著作,要以经典作家为榜样,学习他们科学的严谨的治学精神,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就需要端正我们的学风。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复杂劳动,它要求研究者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把真理作为科学最高的价值追求。通往真理的道路往往是曲折的,充满荆棘险阻、崎岖难行。科学研究要取得有价值的成就,就要有开辟新天地的精神,需要付出大量辛勤的劳动。研究者不仅要有矢志于科学、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而且要有思想解放、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科学研究本身又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的,研究者必需具备深厚的学术知识积累、宽广的视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而所有这些都体现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今天,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学习的正是这种马克思主义学风。

  做学问、从事科学研究决不能有浮躁心理,切忌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哗众取宠,要甘于寂寞,持之以恒,根据科学研究的规律办事。恩格斯曾经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98页)只有采取这样严谨的治学态度,才能有真正理论上的创新。

  理论创新需要研究者有不畏艰险、知难而进的理论勇气,《资本论》就是光辉的例证。马克思在该书法文版序言中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4页)马克思的这一名言,我们每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永远铭记在心。

  作者:汝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