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17年等待 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搬迁(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经历17年等待 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搬迁(3)
2010年02月23日 04:13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意料外的“委屈”

  洪家村移民搬到新居后能获得比原先面积大得多的住房,补偿款不够需自己贴补差价,觉得有些委屈

  均移村。这是管委会给邓林农场移民点起的名字。向智勇说,他们希望用这个名字表示对移民们的尊重,并拉近和移民的距离。

  1月18日,来到移民点第40天,移民们与管理者发生了第一次冲突。

  张培海和安置点其他40多个男子搭车到宜城市政府门口静坐半个下午———他们要求尽快发放5400元生活安置费和农机、种子补助。此外他们对自己分到的土地也不满意,比起均县镇的土地,邓林农场的土地不够肥也不够平。

  宜城市移民管理局很快给了他们答复,5400元于当天晚上零点前保证打到银行卡上。

  张培海仍然不满意,土地问题未得到解决。此外年关快到了,他手上没有余钱购置年货。这也是200多户洪家沟移民共同的困境———补偿款数额较少,除去建新房子的钱,已所剩无几。

  国家对移民搬迁的实物补偿做了细致的规定,一亩橘园补偿6200元,一平米土木结构的房屋补偿400元……

  补偿的大头是橘园,关门岩村是种柑橘大村,一家就拥有十几亩橘园,村里搬迁补偿款每户10万元的占半数以上。

  但洪家沟的村民们多是在普通耕地上种芝麻等经济作物为生,橘园一家只有一两亩。普通耕地每亩补偿为500远左右。所以洪家沟80%移民每户的补偿款只有5万元上下。

  移民们搬至邓林农场,住房面积都有所增大,约为150平米,房子造价是6.95万元。

  所以,洪家沟村近半数村民的补偿款不够建房,还需他们自己从积蓄中拿一部分出来。

  “我们为了南水北调,抛弃了家里的房子,来到这里,却还要让我们自己掏钱建房!”村民们说。

  “补足差额房款,依法依理都说得通,大部分村民都有一些积蓄,但大家心里别扭,不愿意交。村干部只有多做工作了。”关门岩村的党委副书记陈光权说。

  分歧在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地方暴露出来:管委会主任向智勇说,按照国家规定,一户移民分得1.5亩土地,移民们认为土地坡度太大,根本不适合种庄稼。

  “我们这里的农民都是种西瓜的,西瓜不耐涝,坡地不积水,是这里农民最想要的好地。”向志勇有些哭笑不得。

  在移民的坚持下,管委会答应再找大型拖拉机,把坡地整平。

  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们是移民政策为数不多的支持者,莲花池村的陈永兵儿子儿媳都在广州打工,小两口劝说老人一起移民,这样回家看望他方便。

  来到移民点后,除了部分外出打工的,大部分移民失去了生活来源,移民点的土地无法维持一家的生计,他们必须找活干,并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免费培训。

  “均移”新生

  均县镇移民林香珠新居生下六斤重的男孩,邻居建议起名“均移”,新一代本地人诞生

  均县镇前2批移民搬迁之后,剩下3个试点村将在3月中旬开始搬迁。

  据丹江口移民办宣传组负责人冯功文介绍,丹江口所有移民试点将在今年3月底全部搬迁完毕,非试点村的外迁移民则在今年8月底前搬完。

  叶明成就这样看着村民们一点点地离开。

  他是关门岩村的村主任,该村的外迁村民已于去年8月全部搬迁完毕,而叶明成还留在村里。“我好不容易才站住脚,不想再动了。”叶明成说。

  叶明成的房子也在172米线下。但他的橘园没被淹没,根据规定,他申请向后搬迁安置,并得到批准。

  他坦言自己对这座驱赶了自己半辈子的大坝没有任何好感。在天气晴朗时,水面会格外清澈,叶明成驾船打鱼时往往会忍不住向水下凝望。

  “这水面下是我的家。”叶明成说。

  1月初,离丹江口300多公里外的邓林农场二分场七中队的建设在逐渐完善,水泥路已修了起来,路灯也已架好。村中间的空地正在平整,准备建设幼儿园和一个带花园的小广场。向志勇说,等到开春村民们就有活动休闲的场所。而这也正是移民们最期待的。

  春节的喜庆也令移民们与当地政府的关系融洽了许多,春节前夕移民们收到了宜城市送来的红包———100元过节费,此外一家还有一瓶液化气。“东西不多,可是实在,也是一片心意。”张培学说。

  向志勇每晚9点都到每家每户扫一眼,提醒移民小心使用煤炉,顺便和移民们交流各种意见。在他的劝说下,张培海用自己的小面包车跑起了运输。从邓林农场场部到移民点的车还不多,在方便邻里的同时,张培海每趟也可以赚些零钱。

  “面临这么大的变化,每个人都有适应期,但我相信两年之后,你们会习惯和喜欢上新家。”向志勇对张培海一家说。

  张培海笑笑并未作答。春节期间,他的运输生意十分火爆,白天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每拉人去邓林农场场部,他都不忘记推荐乡邻去他叔叔在那里新开的一家超市购物。

  超市坐落在不太繁华的位置,只有一间小小的二三十平米的门脸。超市的名字叫“均安超市”。

  均县镇移民林香珠还生下一个六斤重的男孩。看热闹的邻居们七嘴八舌地建议给“村里最小的移民”起名叫“均移”。

  “孩子又不是移民,他是在这里生的,是本地人。”林香珠小声抗议道。

  丹江口市两次大移民

  1 1958年为建水库

  1958年9月1日 丹江口水库大坝破土动工

  1960年 均县(丹江口市的前身)确定为新县县城城址,前县城居民陆续迁至新城

  1965年 均县16万人陆续动迁,分别安置在宜城县、襄阳等地

  2 1992年为南水北调

  1990年 长江委到当地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

  1992年 淹没区实行“禁建令”,原则上停止一切建设

  2008年 当地得知移民试点工作即将开展,涉及动迁移民近10万人

  2009年 丹江口市3个镇(均县镇、六里坪镇、习家店镇)的试点移民搬迁正式开始

  2012年 丹江口市计划在这一年完成所有移民工作

  南水北调中线鄂豫移民近33万

  工程简述 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一路输水至北京和天津

  施工时间 2003年开建

  移民理由 丹江口水库需要提升水位10米,以形成落差才能输水。淹没区移民成为工程一部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仅涉及河南淅川一个县,移民21万余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湖北省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张湾区、武当山特区5个县,共移民近12万人

  本报记者 孔璞 湖北丹江口、襄樊报道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