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形同虚设” 垃圾中转站无分选环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垃圾分类“形同虚设” 垃圾中转站无分选环节
2010年02月27日 08:23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北京垃圾分类“形同虚设”

  多个垃圾中转站无分选环节,导致垃圾“先分后混”

  近日,北京市朝阳、西城、海淀、通州等区的多个小区居民和清洁工证实,即使扔垃圾时分类,到转运站也被混在一起,“垃圾分类形同虚设。”

  记者调查,北京多个区的垃圾中转站均没有垃圾分选分类环节。

  “怪圈”导致“恶性循环”

  西城环卫西清清洁服务中心封闭式清洁站负责处理垃圾,三里河周边的垃圾由垃圾车运来投放至此。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已分好类的垃圾不经筛选直接倾倒入大型铁皮垃圾箱中。

  一位工作人员称,他们无法将垃圾分类,国外有专门日期回收不同种类的垃圾,而在北京,流动人口太多,“无法要求每人都能按规做事,垃圾分类实际实施效果很差。”

  随后,记者先后致电通州区市政管委、门头沟垃圾压缩转运站和石景山区垃圾综合处理厂。三处工作人员均表示,所在区的垃圾中转站均没有垃圾分类环节。

  “压缩、打包,然后直接就填埋了。”门头沟区垃圾压缩转运站的工作人员说。

  石景山垃圾综合处理厂人员表示,转运站当初在设计上,就没有考虑垃圾分类。他透露,目前北京大部分垃圾转运站,都没有垃圾分选的环节。

  多名市民坦言,垃圾被居民分类后,又被混在一起。“先分后混”的怪圈很打击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甚至导致恶性循环。”

  就地处理垃圾试点失败

  事实上,政府和居民也曾尝试在小区内就地处理垃圾。

  通州八里桥南街小区,几年前曾有一台厨余垃圾处理机。该机器只使用了不到两年,就被束之高阁,后期费用太高是停用的主要原因。

  这台厨余垃圾处理机被放在小区锅炉房角落的一间小房内,机器长约3米,宽近2米,高1米多。

  小区物业站闫站长称,当初购买时,花了10多万元,政府和小区各承担一半费用。该机器的功能是,通过向机器内添加多个菌种,使机器每24小时分解一定量的厨余垃圾,机器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产生有机肥和水。日处理能力是150公斤,基本能消化该小区的厨余垃圾。

  “使用了不到两年就停了。”闫站长说,运转时的费用,包括水电费、菌种费、保养费和人工分拣费等。小区属于铁路职工家属区,不收物业费,所以运营费用上捉襟见肘。

  (记者李天宇实习生凌艺婷)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