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010年03月02日 10:19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在大学里担任过行政职务,从事过教学行政管理,在北京市地税局担任过特约监督员,在国土资源部担任特约监察专员。去年8月他去中纪委挂职,今年又刚被最高人民法院聘为特约监督员,但是曹义孙坦承,“在担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之前,我基本上是个书斋里的学者,对中国现实情况与问题并没有真正的关注与了解”。

  自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曹义孙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于是,在完成教学与专业研究的本职工作之外,他虚心向其他委员们请教,系统地学习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参政议政的理论水平与思想觉悟,以加快对中国现实情况与问题的了解。

  倾听群众声音、联系公益研究团体、收集专家的观点和主张……

  “有时,我还会以信息上报的方式向政协社法委、统战部和民盟等相关机构报告社情民意;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意见和建议,我会以提案方式提交给每年的政协会议。”曹义孙觉得,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渠道很多,也很畅通。

  由于曹义孙在此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统战部因此把他列为“重点联络人员”。

  2008年是曹义孙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的第一年,那时他认为,学者参政议政,就是用知识为社会服务。如果能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作点贡献就够了。

  一年以后,他认识到,写好一份有分量的提案不是一件容易事;读懂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政协常委会报告,如何把握其内涵,需要具备“大的政治理论框架”。

  “只有具备大的政治理论框架,其认识其建议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社会的现实,才能适应国内和国外的大局。”曹义孙说,他还处在理论框架建构的过程中。

  两年间,他积极参加全国政协社法委组织的各种会议与各项工作,特别是尽一切可能参加专项课题的调研与考察。

  去年底今年初,曹义孙参加了国家信访局的两次专题研讨会。这都缘于去年5月份他参加了全国政协社法委组织的“非正常信访的终结机制问题”的专题调研。

  调研过程中,曹义孙提出,如何定义“非正常上访”,及对各地党政干部的责任追究需要重新研究等观点。在后来政协社法委形成的调研报告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范非正常上访的法律概念,处置非正常上访行为的责任主体,将信访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报告上报后,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国家信访局研究政协社法委提出的建议。于是国家信访局组织了两次专题研讨会,曹义孙都应邀到会。

  2009年4月,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全国政协社法委调研组以城乡统筹为思路框架,选择了出省务工与接受务工的安徽、江西和广东三个重要省份,对农民工就业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与面对面的讨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现象,国际金融危机成了套语,什么事情都与国际金融危机联系起来,什么问题都说成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还发现,农民工特别是那些在外打拼多年并有些成就的农民工,带着资金和技术返乡进行创业,是造福于乡里,推动家乡的经济建设、带动乡亲致富的好事。”通过那次“返乡农民工与城乡统筹就业问题”的专题调研,曹义孙更加认识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加深了他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认识路线的理解。

  2009年,曹义孙结合法学教育实践,提出了“关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的建议案”和“关于依托中国政法大学国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研究基地的建议案”。

  “试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认识和把握中国问题的实质与解决办法,为建设和谐社会献计献策,努力发挥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主体作用。”这是曹义孙的愿望。记者 杨傲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