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网上信访要用事实证明成效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媒体评论:网上信访要用事实证明成效
2010年03月03日 11:37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信访所曝光的问题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可能只是繁杂工作中的一根稻草,无足轻重,但对于信访者而言却是在心头紧扣的负担,重若磐石。政府部门对待网上信访的态度,相信相关部门心里定有自己的一把尺,同样,民众心中也自有自己的答案。

  “网上信访”,广东网络问政又出新举措。省委办公厅日前举行了第三次“网友集中反映问题暨网上信访事项交办会”,与前两届不同,除7件网友集中反映的问题之外,13件由省信访局网上信访办理处接到的问题被列入交办内容,并且这20个问题要在三个月内办结。这意味着,如今网上信访反映的问题不仅有人交办,还有人督办。

  正月初八,年后开工第二天,汪洋书记到省信访局调研时曾妙解“信访”二字。他说,这两个字很有特点,“信”是由“人”和“言”组成的,“访”是“言”字旁加个“方”字,也就是说,党和政府设立信访局就是给老百姓提供一个讲话的地方,而且是讲那些难以解决问题的话的地方。言犹在耳,这个讲话的地方已延伸到网络上,网上信访事项也纳入到交办范围。网络凭借其公开、透明、快捷、影响面广的特性成为民众反映诉求、反腐败的新平台。尤其继去年党的建设辞典收入“网络反腐”词条之后,今年初的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公报明确提出:“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渠道,加强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话语掷地有声,更直接折射出网络的力量已然得到最高决策层的首肯。网上信访无疑延续了对网络渠道的正视与重视,很好地利用了这一问政平台。

  自2009年7月省委省政府同意省信访局增设网上信访办理处、开通网上信访以来,网上信访量不断增加。此届交办会,13件由省信访局网上信访办理处接到的问题被列入交办内容,无疑畅通了信访与问题解决之间的渠道,所有交办事项都有指定的协调承办单位,都有明确的办结时间,职责清晰。这与之前各地饱受诟病的“缺乏相应责任心、使命感的电子政务现状”形成明显对比,一些地方政府信访网站长时间没有更新,信息陈旧,更谈不上积极互动,以至登录人次寥寥无几,形同虚设;或者即便信访人多次网上信访,问题也最终石沉大海,不知道有没有人接办,更不知道接办结果到底如何;难得一次有了反应,结果却是“不到400字的回复有四处明显错误”。

  信访进入虚拟世界,连面都见不到,能有效果吗?面对这样的质疑,省委秘书长徐少华坦言,交办会交办信访事项就是用效果来证明,网上信访是办成效,不是办形式。第二次交办会交办的20件事项大部分已获得处理,成为有力佐证。然而我们依然应该看到,正如现实中信访一般,信访渠道并非完全不能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能否完全解决问题。2009年,省信访局共受理网上信访事项12938件,占全局信访总量的20%,此次郑重交办的只是其中的20件,比例悬殊不能不予以正视。信访所曝光的问题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可能只是繁杂工作中的一根稻草,无足轻重,但对于信访者而言却是在心头紧扣的负担,重若磐石。政府部门对待网上信访的态度,到底是可以在暗箱里把这些信访信件作为垃圾邮件比以往更环保地随时乱扔,还是公开网络信访平台与程序,健全“知民情”信息网络,追求解决问题的实质效果,相信相关部门心里定有自己的一把尺,同样,民众心中也自有自己的答案。

  “网上信访”首次纳入交办范围,并要在3个月内办结,足以说明我省确实在为老百姓提供一个讲那些难以解决问题的话的地方。但也诚如汪洋书记所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网上信访方式,提高信访工作效能。事事有落实,件件有交办,是民众的殷殷期望,也应该是信访部门及承办部门的基本底线,无疑,这还需要用事实证明成效。南方日报评论员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