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雷锋从未逝去只是期待唤醒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银川晚报:雷锋从未逝去只是期待唤醒
2010年03月05日 14:05 来源:银川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离家远行时,我们常在陌生中焦虑;年老体衰时,我们常需要人帮扶;遭遇灾难时,我们渴望有人援手……当我们被帮助时,我们常称赞那些帮助我们的人叫“雷锋”。

  他人伸手帮忙时,我们常存疑虑:他是坏人还是好人?老人跌倒时,我们不敢搀扶:不会被人诬告是我干的吧?公交车上小偷行窃时,我们视而不见:被贼报复了怎么办……当被需要时,我们常常望而却步。

  呼唤与拒绝的矛盾,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我们大度地承认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因为我们需要“雷锋”来帮助自己。但我们又小心翼翼地拒绝做“雷锋”。渐渐,世人感慨:“现在的好人越来越少了!”

  不是天生冷漠,而是反面教材听得太多,见得太多,直到我们被教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直到我们的孩子不知道雷锋是谁。

  温暖与被温暖都是一种幸福,笔者认为,雷锋所代表的真与善,如今只是被现实牢牢压在了心底。要唤醒雷锋精神,需要制度与氛围,更需要对自我简单的约束。

  之所以说,“唤醒”雷锋精神,需要制度保障与社会氛围,原因是,在我们身边可以找太多的反面教材——“彭宇案”带来的恶果,至今让人心寒。而重庆开县勇救19名落水乘客的金有树,只因救人染病无钱治疗,抱病身亡,临终前感慨“我救了19个人的命,谁来救救我的命”——制度应让好人有好报,而不是让人抱憾终生。

  若破除制度上的尴尬,上至政府,下至单位企业,都能用实际行动鼓励人们去做好事,推动形成互助的社会氛围,才是让人敢于将心中的“雷锋”唤醒的最终保障,并建成一个拥有高度道德感的社会。

  作为普通人,我们很难刻意地日行几善,但是,若从螺丝钉的角度想: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正是学习雷锋最易做到的方式。若能在此基础上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就是对雷锋精神最真实的实践。崔露曹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